有吃魚生習慣者,請做B超檢查
肥美的鯇魚製成的魚生, 雖然爽口鮮甜, 但雪白的魚片裡也許匿藏著無數肝吸蟲卵, 一旦這些蟲卵進入身體, 其成蟲將寄生在人的膽管內發育繁殖, 並不斷排出代謝產物和分泌有毒物質, 損害肝臟。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 廣東省珠江流域的淡水魚普遍受到肝吸蟲囊蚴感染, 因此, 千萬別抱僥倖心理, 應杜絕吃所有淡水魚製成的魚生。
32.6%!漁民商人感染率最高
肝吸蟲病是我國目前流行最嚴重的食源性寄生蟲病之一, 衛生部2005年5月公佈的我國人體寄生蟲流行調查顯示, 我國約有肝吸蟲感染者1200萬人,
廣東人由於嗜好吃魚生, 其感染肝吸蟲的比例相當高。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研究所曾經對全省9個縣(市)進行抽樣調查, 13876人中, 肝吸蟲病的平均感染率為16.42%, 尤其以成年男性居多。 調查還發現, 漁民和商人感染最為嚴重, 感染率竟高達32.6%!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所方悅怡指出, 珠江流域的淡水魚普遍受到肝吸蟲囊蚴感染。 因此, 在燒、烤、燙或蒸魚時, 如果溫度不夠、時間不足或魚肉過厚等原因都有可能未殺死全部囊蚴。 而魚肉中的肝吸蟲囊蚴甚至可通過砧板、菜刀、盆碟、碗筷等交叉感染,
肝吸蟲病易誤診漏診
肝吸蟲的成蟲寄生在人的膽管內, 壽命可達20-30年或更長時間, 由於蟲體不斷發育繁殖, 並排出大量代謝產物和分泌有毒物質, 損害人體肝臟。 感染者會反復出現疲乏、食欲差、尿黃、發熱, 並伴有右上腹痛、肝區不適、隱痛等。
由於病變不僅涉及肝膽系統, 還有全身症狀和體征, 容易引起誤診、漏診。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肝病一科曾對他們接診的102例肝吸蟲患者進行調查, 發現這些患者中有不少曾被誤診為肝炎、感染性疾病、梗阻性黃疸, 其誤診率分別為50%、13.73%、11.76%, 總誤診率為83.3%。
“肝吸蟲感染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經過幾年後, 大多患者會出現肝損害。 ”肝病一科主任張春蘭還表示,
防“蟲”要杜絕生食淡水魚蝦
肝吸蟲幼蟲發育需經兩個中間宿主, 第一中間宿主是螺螄(紋沼螺、長角涵螺等);第二中間宿主是各種淡水魚蝦。 其中, 鯇魚往往是肝吸蟲感染最高的宿主。
在肝吸蟲病高發區, 以下飲食習慣最容易給蟲卵入侵人體的機會———
①生食或沒煮透:如珠三角一帶居民喜食“魚生”或“生滾魚片粥”;潮汕人喜歡醉蝦醉蟹(用醋或酒醃制);東北朝鮮族居民習慣用生魚佐酒;江浙一帶居民喜食活蝦、活魚。
②生熟食處理不當:處理食物時生熟不分, 囊蚴通過砧板、菜刀、碗筷等污染食物,
人吃進活的肝吸蟲囊蚴, 1個月之後, 囊蚴就會發育為成蟲並寄生在人的肝膽管內。 因此, 為預防肝吸蟲病, 應主動改變生吃魚肉的習慣。 實驗證明, 在厚度約1毫米的魚肉片內的囊蚴, 在90℃的熱水中, 1秒鐘即能死亡, 75℃時3秒內死亡。
Tips:
有吃魚生習慣, 做B超檢查
如果以前有吃魚生習慣的人群, 建議做肝功能檢查和肝臟B超檢查。
對於肝吸蟲患者, 需進行抗感染治療和驅蟲治療。 目前, 治療肝吸蟲的首選藥是吡喹酮, 驅蟲治療之後, 肝功能在3-4天恢復正常。
重症感染者且伴有營養不良或肝硬化症狀者, 應加強營養, 保護肝臟, 再考慮特殊治療。 有膽囊炎、總膽管堵塞等急性外科併發症者, 則需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