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囟門是否凹陷
准爸爸轉媽媽對於囟門這個詞會比較瞭解, 因為囟門是發育階段, 寶寶身體發育過程中顱骨發育的一個重要過程。 因為事關寶寶的大腦, 所以准爸爸准媽媽們對於囟門的問題很在寶寶降生後尤為注意。 囟門可以的分為大小兩種。 如何判斷寶寶的囟門是否凹陷等不正常的症狀呢?
人的頭骨是由兩塊頂骨、兩塊額骨、兩塊顳骨及枕骨等組成。 寶寶出生時, 這些骨骼還沒有發育好, 骨縫還沒有完全閉合, 在頭頂前會有一個菱形空隙, 稱為前囟門, 又稱大囟門。 在頭頂後面還有一個“人”字形的空隙, 稱為後囟門, 又稱小囟門。 前囟門的變化可以提示有關疾病, 而後囟門因閉合較早, 不能提供有關疾病的線索。
寶寶出生時, 前囟門約為成人拇指頭大小(1.5~2釐米, 對邊中點連線的距離)。 由於生後的最初幾個月, 大腦的生長速度較顱骨的生長速度相對要稍快些, 故在這一階段, 正常寶寶的前囟門可隨著頭圍的增加而略變大, 但一般不超過3釐米, 也不向外突出。 隨著寶寶的生長, 一般在1~1.5歲時完全閉合。 後囟門在頭頂後部正中,
寶寶頭頂前的菱形空隙就是囟門, 前囟門也可以稱為大囟門。
二、摸了前囟門寶寶會變啞嗎?
有人說摸了前囟門寶寶會變啞, 這種說法到底是否正確呢?其實, 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囟門是人體生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用手觸摸前囟門時有時會觸到如脈搏一樣的脈動感, 這是由於皮下血管搏動引起的, 沒有什麼可以緊張的, 未觸及搏動也是正常的。 囟門同時又是一個觀察疾病的視窗, 如果囟門飽滿或隆起時, 則表示寶寶有顱內高壓的疾病, 如腦膜炎、顱內出血、腦瘤等;如果囟門過度凹陷, 可能是由於進食不足或長期嘔吐、腹瀉所造成的脫水引起的。 醫護人員在檢查寶寶時常常會摸摸囟門的情況來判斷一些疾病。
前囟門的各種形態變化不僅會給兒科及保健醫生提供診斷的條件與線索, 而且還會給寶寶的父母一些提示, 因此, 學會觀察寶寶前囟門的變化, 對護理寶寶很有幫助。
1.早閉:因腦發育不良使前囟門縮小或提前閉合而出現小頭畸形, 可能與染色體異常、代謝性疾病、宮內感染、宮內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
2.遲閉:前囟門遲閉可能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呆小病(亦稱克汀病)或者腦積水(亦稱腦室積水)。
3.膨隆:前囟門膨隆可能是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或者顱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