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2歲寶寶下巴有個紅包突出來

2歲寶寶下巴有個紅包突出來的這種現象, 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癤腫, 癤腫的最大特點是腫脹和疼痛。 單一的症狀是很難判斷是不是癤腫造成的, 作為家長要對癤腫的情況有全面性的瞭解, 結合孩子身體的特點, 進行綜合性的判斷。 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看看癤腫的情況吧。

癤腫多發生在人體受壓的部位和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 易發生於人體的頭、面、頸、腋和臀等部位。

初起為毛囊性的炎症丘疹, 後逐漸增大, 呈紅色的硬性的結節, 有疼痛或壓痛。 經過2-3天后, 結節化膿, 壞死, 形成膿腫, 中央有壞死的膿栓, 膿栓破潰以後, 排出膿液, 膿栓和壞死組織, 膿腫消退, 1-2周內行成瘢痕, 痊癒。 癤腫在形成的過程中往往有劇烈的搏動性跳痛, 尤其如果癤腫長在前額或下頜等皮膚組織緻密、張力較高的部位, 會更加疼痛。 有的患者會合並有發熱, 頭痛不適等全身症狀。

發生在面部的癤, 尤其是鼻孔和上唇處的皮損, 因面部有豐富的淋巴管和血管網, 若處理不當, 或胡亂擠壓會使細菌隨血液進入顱腦, 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則病情十分危險。

營養不良、抵抗力較弱的小兒會有病情多發, 此起彼伏, 以致進入癤病期的情況,

給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

治療原則

1.系統治療

如果皮損位於鼻周、鼻腔或外耳道內;大的和復發的皮損;皮損周圍有蜂窩織炎;皮損對局部治療無效時可系統使用抗菌藥物。 早期、足量、足療程有效抗菌藥物治療, 常用β-內醯胺類、大環內酯類、林可醯胺類/克林黴素等抗菌藥物, 最好根據細菌藥敏試驗來選擇抗菌藥物。

2.局部治療

早期損害可外用抗菌藥物包括2%莫匹羅星軟膏、2%夫西地酸乳膏、複方多黏菌素B軟膏、等。 輔以溫熱敷可促進皮損成熟、引流和症狀的減輕;紫外線、紅外線、超短波等治療對緩解炎症均有效。

3.外科療法

早期皮損和急性炎症期應避免切開, 當癤已局限化和有波動感後, 可切開排膿引流。

復發的癤病應預防自家接種。 有人認為鼻腔或肛周及相鄰的皮膚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 這些部位經常清洗, 局部外用抗生素乳膏, 經常換洗衣物和洗手。 復發的癤病可口服利福平, 連服10天, 合併用氯唑西林, 每日4次, 或小劑量克林黴素, 連服3個月。 治療無效的復發病例也可使用阿奇黴素或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