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源性疾病
神經源性疾病與食源性疾病相對, 主要是指神經系統出現病變引起的疾病。 神經源性疾病主要是通過肌電圖檢測神經與神經末梢是否出現問題。 神經源性疾病主要是運動神經元出現損傷, 這類問題其實不能單獨稱作是疾病, 它屬于病發時覆蓋面比較廣的疾病, 一般這種疾病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 治療后的結果也不理想。
神經源性腫瘤為最常見的原發性后縱隔腫瘤。
絕大多數發生于后縱隔脊柱旁溝處, 少數腫瘤可部分發生在椎間孔內, 使腫瘤呈啞鈴狀生長。 病理上良性占多數, 包括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和節細胞神經瘤, 惡性的有惡性神經鞘瘤(神經性肉瘤)、節神經母細胞瘤和交感神經母細胞瘤。 較少見的有從副神經節發生的良、惡性嗜鉻細胞瘤, 能分泌腎上腺素, 臨床上呈波動較大的高血壓。 腫瘤好發于青、中年, 兒童多見于節細胞神經瘤和節神經母細胞瘤。
肌肉神經源性損害以肌萎縮側索硬癥為多見。
發病率為1/10萬, 有些地區高達40/10萬。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簡稱ALS)是前角細胞病變,
部分患者“肌酸激酶”升高, 提示肌肉也有損害。
病因與家庭因素、病毒感染、免疫缺陷、金屬中毒, 某些元素缺乏(細胞內酶系統的硫氫基SH功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