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立秋養生:防濕健脾

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每到立秋節氣, 氣溫開始下降、天氣逐漸涼爽, 古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 在此氣候條件下, 人們應該如何養生?

立秋易發“暑濕”類疾病

立秋意味著天氣開始進入秋季, 夏日暑氣尚未全消, 濕氣仍舊偏盛, 此時人們的身體常常處於暑濕鬱遏肌表的狀態, 多發與暑濕相關性較大的關節炎、胃病、腹瀉、皮膚病、氣管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楊戈稱, 暑濕是暑兼濕邪所致, 初起身熱、頭痛身重、口渴、脘痞等衛分暑濕鬱遏肌表的證候表現多見。

夏日往往因為貪涼飲冷已經傷及脾胃, 入秋濕氣加重更易傷脾, 故而稍有不慎即多發胃病、泄瀉;內濕流注關節合於外濕侵犯, 故多發關節炎;暑濕侵襲肌膚即發濕疹等皮膚病;濕熱下注即易發生尿路感染。 所以立秋時節, 老年人戶外運動時尤其應該注意避免“秋老虎”為害, 飲食上增加健脾利濕之品。

立秋“貼秋膘”應忌過燥過膩食物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 也是人體之氣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開端。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立秋是人體最適宜“貼秋膘”進補的時候, 但是不能“亂補”。

楊戈稱, 秋季燥邪當令, 肺為嬌髒, 與秋季燥氣相通, 容易感受燥之邪。 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 所以,

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 少吃辣椒、蔥、薑、蒜及煎炸類等辛辣燥烈的食物, 多吃胡蘿蔔、豆漿、柑橘、甘蔗、蘿蔔、銀耳等潤肺清肺的食物。 同時每至立秋, 受“貼秋膘”等習俗的影響, 人們往往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這樣容易導致脾胃受傷, 加重“濕氣類”疾病。 楊戈認為, 此時人們應適當吃些促進脾胃功能恢復的食物, 如芡實、山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