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梨子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Zhānɡ Lí Zǐ
【別名】樟梨、香樟子、樟樹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樟的病態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Laurus camphora L.]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摘取或拾取自落果梨,除去果梗,曬乾。
【性狀】性狀鑒別 果實呈不規則圓球形, 直徑0.5-1.4cm, 表面土黃色, 有黃色粉末, 凹凸不平, 基部具果梗痕或殘存果梗。 質堅硬, 砸碎後斷面紅棕色, 無種子及核。 有特異芳香氣, 味辛、微澀。
【炮製】原藥用清水快洗, 撈起, 曬乾, 揀去雜質, 篩去灰屑。 用時搗碎。
【性味】辛;溫
【歸經】胃;肝經
【功能主治】健胃溫中;理氣止痛。 主胃寒脘腹疼痛;食滯腹脹;嘔吐腹瀉;瘡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各家論述】《綱目拾遺》:樟梨, 即樟樹子也, 出處州府遂昌縣福羅塢仙人壩周公園, 大者為貴, 小者次之。 雲可治心胃疼痛, 服之立效, 即香樟子也, 較他處者略大。 葉南郊自處州回, 詢以樟梨, 據雲, 此非子, 乃千年樟樹所結於枝丫間者, 如瘤然, 以形似梨, 故名之, 然則此乃樟瘤也。 然與予所見又不類, 姑並存其說, 以俟再考焉。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