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九爪龍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Jiǔ Zhǎo Ló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Ames Vanda

【別名】接骨草、千台樓、心不死、石吊蘭、萬帶蘭、卡魯腳、吊蘭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九爪龍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nda amesiana Reichb.f.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九爪龍, 多年生草本, 高20-50cm。 根粗而細長, 灰白色, 肉質。 莖匍匐或傾斜生長。 葉互生, 成2列, 基部鞘狀;葉片帶狀披針形, 肉質而稍厚, 綠色, 中脈明顯。 夏季于葉腑抽花莖, 開紫藍色花, 總狀花序生於枝端。 蒴果橢圓狀柱形, 有縱棱。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附生於箐邊石岩或滴水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

【性味】甘;淡;性平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諷除濕;活血祛瘀。 主瘧疾;咽喉腫痛;濕熱淋證;風濕痹痛;勞傷腰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味甘、淡、澀, 微溫。 有活血散瘀、祛風除濕的功能。 用於跌打勞傷、風濕痛、腰痛、骨折、外傷出血、月經不調。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