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火鍋健康吃 從鍋底到進食順序都有講究?

天氣一冷, 與冷天最配的火鍋必然極受歡迎。 雖然冒著牙痛、咽喉發炎、便秘的風險, 很多人還是大快朵頤吃火鍋。 專家表示, 對血糖、血脂、血壓、尿酸高的人來說, 真別多吃火鍋。

火鍋到底怎麼吃才能既解饞又健康呢?可從鍋底、調料、食材、飲品、涮煮時間和進食順序等方面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

A鍋底、調料:清湯鍋底, 調料要有醋和蒜泥

每個人體質不同, 適合的火鍋鍋底也不同。

專家稱, 清水或清湯鍋底最好, 即用白水加一點蔥、薑、海米、香料, 這樣的湯底幾乎沒有熱量。 菌類熬制的鍋底雖然也比較清淡, 但高尿酸者不宜。

麻辣紅湯味道濃郁, 但油脂含量很高, 血糖、血脂、血壓、尿酸高的人和濕熱、痰濕重的人不宜吃。

滋補類的鍋底多含有使用黃芪、桂圓、枸杞、黨參等滋補類中藥, 適合氣血不足的人, 而對於感冒、發燒、熱性體質、痰濕重、消化不良的人卻不太適合。

調料宜多選蔥花、香菜、芹菜之類的蔬菜類原料, 最好有醋和蒜泥, 蒜泥殺菌, 醋去火。 尿酸高者, 避免用含有蝦皮、海米、豆豉、肉乾、蠔油的調料。

B食材:多菜、薯、菌, 少肉和半成品

食材宜多點蔬菜、薯類、菌類、豆製品等新鮮天然的綠色食品, 少點肉類和半成品。

半成品指的是午餐肉、火腿腸、魚丸等, 含鹽高, 儘量不要太多。 蔬菜的種類、數量都應豐富, 菠菜、茼蒿、香菜、萵筍葉、生菜等, 可根據喜好選擇兩三種。

蘑菇、木耳、海帶, 可選擇一兩種。 薯類有可選一兩種, 但由於澱粉含量高, 血糖高者不宜多吃。 豆製品選豆腐、凍豆腐、豆腐皮、腐竹等, 要注意豆泡、油炸腐竹含脂量比較高, 選擇一兩種即可。

肉類中, 血脂高的人要少點脂肪含量高的肥牛、肥羊, 最好點瘦牛肉片、魚蝦、雞肉片這些脂肪含量比較低的肉類;怕冷瘦弱的人, 可以點一些牛羊肉;尿酸高的人不要吃過多的魚肉、海鮮、河鮮, 宜選擇低嘌呤含量的新鮮蔬菜、薯類, 配合少量肉類和魚類, 最好不選海鮮和內臟。

C飲品:底湯要早喝, 粥、優酪乳餐前喝

火鍋的底湯要喝就趁早, 建議在剛涮的時候喝, 前10分鐘喝最放心, 超過30分鐘就不宜再喝湯了。

吃火鍋時最好不要飲酒,

否則酒精會促進尿酸生成增多, 並抑制尿酸排泄, 誘發痛風。 也不要喝甜飲料或咖啡, 因為糖也會升高體內尿酸濃度, 且能量太高。 白酒、冰鎮飲料或冰啤加上滾燙的火鍋, 一冷一熱的刺激對腸胃傷害很大。

粥類、豆漿、優酪乳等進食前適量飲用以保護腸胃, 但優酪乳不宜太冷。 吃火鍋容易出汗且容易鈉超標最好喝清水, 大麥茶、菊花茶、綠豆湯也不錯, 但脾胃虛寒者不宜太多。

火鍋享用完畢後, 過三四十分鐘可吃些水果, 補充水分和維生素, 避免上火。 一般來說, 水果要選擇性涼的如柳丁、梨、西瓜、蘆柑、柚子、火龍果、獼猴桃、香蕉等。

D涮煮時間、順序:蔬菜不煮久, 肉、菇要煮熟

蔬菜別涮太久, 熟了馬上吃。 最好的順序是先涮薯類和蔬菜,

先將胃部填充一些, 再吃肉類。 菇類煮熟才可以吃, 不可多, 尤其是腹脹胸悶者。 豆腐、豆皮、豆干等富含植物蛋白容易滋生細菌, 注意煮熟, 吃多不易消化。

涮肉時間要夠, 魚蝦、海鮮等, 至少要煮15分鐘以上;肉、內臟類容易帶菌, 要煮6~10分鐘, 且此時嘌呤含量相對較低, 吃多少放多少, 不要一次放入很多。 吃肉的同時多涮蔬菜並搭配薯類, 蔬菜的量要在肉的兩倍以上, 有利於控制總熱量。

火鍋最大的問題是進食時間長, 如果煮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 亞硝酸鹽含量增加, 且反復進食刺激胃腸, 消化液不停分泌, 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而發生急性胃腸炎、胰腺炎等疾病。

據《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