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有心腦血管病者要少吃螃蟹

文章導讀

蟹黃含膽固醇更高,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如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患者及過敏性體質者、腸胃不適者等在食用時要有所節制。



很多人將食蟹視為一種享受。 民間有這樣的諺語:一盤蟹, 頂桌菜。 顯示螃蟹不僅味道奇美, 而且營養豐富。
螃蟹是優質蛋白質食物, 蟹肉較細膩, 肌肉纖維中含有10餘種游離氨基酸, 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 對術後、病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螃蟹脂肪含量很低, 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 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 有益於保護視力及皮膚健康。 蟹富含礦物元素鈣和鎂, 鎂在神經肌肉的正常運作、血糖轉化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不過, 螃蟹所含的膽固醇和鈉也偏高, 特別是蟹黃含膽固醇更高,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如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患者及過敏性體質者、腸胃不適者等在食用時要有所節制。


吃螃蟹要注意三大問題
首先, 吃蟹離不開新鮮薑末和食醋。 吃蟹時蘸上薑末醋汁, 一是能使蟹味更鮮美;二是由於蟹性涼, 而生薑性溫, 蘸上姜末具有溫中、散寒、解毒之功效;三是醋可以殺菌, 破壞蟹中的組胺。
第二, 不能吃死蟹。 螃蟹平時喜歡吃一些腐爛的食物, 如動物屍體等。 在它的鰓、胃腸道裡常常存在致病菌、寄生蟲和一些有毒的物質。 人們吃活蟹(去掉鰓、內臟)不會引起中毒, 這是因為活體肌肉中一般沒有致病菌和有毒物質。 但當蟹離開水後, 隨著時間的延長, 其生命力逐漸減弱, 體內外的細菌便開始大量繁殖, 直到肌肉深處。 蟹死後, 細菌繁殖更快, 這時蟹體帶有大量的細菌和毒素,
這種毒素就是組胺。 由於蟹是高蛋白食品, 其中含有組氨酸, 在組氨酸脫羧?的作用下脫羧而形成組胺, 當組胺積蓄到一定程度時, 人食後便有中毒的危險。 一般認為, 成年人攝入組胺超過100毫克就可引起過敏現象, 出現顏面潮紅、皮膚過敏、眼結膜充血等症狀, 並有頭痛、頭暈、脈頻、心悸、口渴、喉嚨燒灼和唇腫等。 還有的人會出現口、舌及四肢麻木, 全身無力、煩躁不安, 更為嚴重的還可能引發哮喘、呼吸困難、眼花目眩、暈厥等。
第三, 蟹的有些部位不能食用。 吃蟹時要清除蟹胃, 它是在背殼前緣中央似三角形的骨質小包;二是清除蟹腸, 也就是由蟹胃通到蟹臍的一條黑線;三是要清除蟹心, 蟹心俗稱六角板;四是要清除蟹鰓,
即長在蟹腹部如眉毛狀的兩排軟綿綿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