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75歲才算老年人 專家教您健康長壽“四字經”

受訪專家: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科學養生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 郭 鋒

北京老年醫院一級主任醫師 劉德泉 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 高芳堃

本報記者 高陽

古人常說, 人生七十古來稀, 但如今, 七八十歲的老人隨處可見。 近日, 日本老年學會建議將“老年人”的定義從現行的65歲提高到75歲。 高夀不再是夢想, 做個健康的長壽老人才是努力的方向。

“老年人”定義再被修改

日本老年學會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 老年人的活動力及智力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相比10年前, 現在的老人普遍要年輕5~10歲。 日本國民無需照顧的“健康壽命”,

男性平均為71.19歲, 女性為74.21歲。 該學會因此建議, 將75歲以上定義為“老年人”, 90歲以上稱為“高齡老人”。

多數國家都將65周歲劃定為“老年線”。 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指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健康和疾病預防意識的增強, 現在的老人更加年輕化。 作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 日本人均壽命已超過80歲, 適當調整老年人的定義並不意外。 日本老年學會的大內尉義醫生表示, 修改老年人定義, 是希望改變大家對老年人的認識, 創造促進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的契機。 在日本, 健康壽命的提高讓很多老人退而不休, 積極回歸社會, 從事司機、教師、服務員等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韓國,

老人開設的雜貨店、洗浴店、咖啡館隨處可見。 歐美老人也將晚年生活當成人生“第二春”, 參加各類文體活動, 比如騎車漫遊城市、去各地旅遊。

目前,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6.34歲, 北京更是接近82歲。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科學養生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郭鋒說, 越來越多的老人能在享受健康長壽的同時, 重新投身社會活動。 在志願活動、交通協管、社區服務中都能見到老人的身影。 未來老年人的能量和價值將得到極大釋放。

高夀路上幾道坎

活得長已不是目標, 健康地活下去才是當今一大新課題。 以色列學者最新研究發現, 70~79歲的老人平均每月遭遇兩次健康問題。 在跨入“新老年”階段時, 有幾道坎要格外留意。

邁過八十難度大。

北京老年醫院一級主任醫師劉德泉說, 70歲前, 老人處於“相對年輕”的狀態, 思維敏捷, 腿腳利索, 還能買菜、做家務、參加聚會等。 進入古稀之年, 體能大幅下降, 神智、精神、視覺、步態、平衡等功能下降。 各類誘發老人患病、死亡的風險因素增加, 比如反應變慢、骨質疏鬆、平衡能力失調等, 容易誘發跌倒, 這是65歲以上人群的首要死因。

鰥寡孤獨心情差。 劉德泉說, 70~79歲的老人, 心理狀態變化很大, 對負面事件的承受能力降低。 資料顯示, 空巢老人幾乎占到一半, 獨居老人比例將近10%。 郭鋒指出, 很多高齡老人與子女聚少離多, 常年獨居, 遠離主流群體, 容易被邊緣化。 若不幸遭遇老年喪偶、喪子、身患重病等, 更會加重孤獨、抑鬱等, 讓病情加重或突發意外,

甚至造成死亡。

無疾而終難實現。 高芳堃指出, 北京居民期望壽命已達81歲, 但18歲年齡組的健康期望壽命只有58.17歲。 這意味著, 這些年輕人到58歲後, 有可能會疾病纏身, 在此後的20多年裡難逃各類疾病的折磨。 劉德泉指出, 老年人面臨三重疾病困擾。 一是中年期遺留的慢病, 比如糖尿病、高血壓;二是老年期特有的疾病, 如阿爾茨海默病、白內障等;三是各年齡段都容易罹患的疾病, 比如感冒、肺炎等, 但老年人往往病情更重。

健康長壽“四字經”

要想讓老人健康長壽, 郭鋒建議, 政府應重視頂層設計, 制定相關政策, 加大對高齡老人的支持力度;完善老年服務基礎設施, 配置專門的組織機構和人員, 豐富老年活動形式。 企業應增強對老年市場的瞭解,

滿足養老服務的多樣化需求。 子女應多給予老人精神贍養, 關心長輩的身心健康。 劉德泉強調, 老人自己也應掌握一些科學合理的保健方法。 他希望廣大老人記住健康長壽“四字經”。

知足常樂。 中醫認為,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好心態是健康長壽的靈丹妙藥。 老人不要有太多“貪”念, 比如貪戀財富權位、貪心子女陪伴、過分追求完美等。 人老了要學會放下, 對發生的生活事件看淡一點, 順其自然。 馬克思曾說過, 一種美好的心情, 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飲食勿變。 老人飲食應低脂高能量, 少量多餐, 遵循雜色、雜食、雜糧的原則。 在此基礎上, 儘量選擇自己愛吃的食物。 如果沒有明顯的健康壞處,

別為了所謂的健康而突然改變保持數十年的生活習慣。 當然, 吸煙、酗酒等壞習慣必須戒除。

聊天會友。 研究發現, 社交活動頻繁的人, 長壽可能性高50%。 歲數再大也別斷了與親友的來往, 還要結交新朋友。 下棋、聊天、回憶往昔都是很好的社交內容。

適度運動。 75歲以上的老人, 運動要量力而行, 不建議做劇烈運動。 高齡老人以散步、打太極拳為宜, 保持閒暇自如的狀態, 走走停停, 以達身心安寧。

回歸社會。 老年人要培養興趣愛好, 如書法、攝影、旅遊等, 從中找到生活樂趣。 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多説明別人, 做一些志願活動、社區服務等, 説明別人的同時也快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