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怎樣配備嬰幼兒家庭保健箱

寶寶有點小發燒, 或是小擦傷, 雖然不需要送醫院, 但還是要做治療、處理, 這時候嬰幼兒專屬的保健箱就派上用處了。 因為適合小BABY的保健、護理材料與成人所用的多少有點不同, 如果不加以區別, 寶寶便無法獲得最適當的照料。

你知道嬰幼兒容易發生哪些可以先處理的小情況嗎?嬰幼兒專屬的家庭保健箱該具有哪些基本配備?看了專家的圖鑒介紹, 就知道你家的保健箱及不及格了!

小寶寶居家常見小狀況 小寶寶處於坐、爬、站、走的階段, 即使家長給他再多的保護, 仍免不了會出一些小情況,

家長們若是能先瞭解一些相關的常識, 才不會臨時手忙腳亂。

以下提供幾項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寶寶意外情況: 1.輕微外傷 正在學走路的寶寶身上經常會有外傷, 外傷指的是皮膚表面因摔、跌、撞而引起紅腫、破皮的現象, 發生這類情況時, 家長首先要安撫寶寶的情緒, 察看受傷的部位, 如果只是淤青、紅腫, 沒有明顯外傷, 可以冰敷止痛;

如果是小小的傷口, 家長應洗乾淨雙手, 用棉花或紗布, 沾清水將傷口洗乾淨, 再塗上外用藥(身體的外傷用碘, 臉部的肌膚擦紅黴素軟膏), 自己替寶寶包紮處理。 預防寶寶外傷, 平日應注意居家的佈置安全, 如寶寶的床周圍要鋪上軟墊或棉被;傢俱擺設應儘量簡單, 減少尖銳、易絆倒的物品。

2.發燒 發燒也是嬰幼兒常見的情況之一, 除併發抽筋、意識不清、活動力減退、嗜睡、煩躁不安、食欲減退、腹脹及嚴重嘔吐或腹瀉、呼吸困難、唇色發紫或變白以及新生兒發燒等, 必須及時送醫院外, 不過家長必須具備基本的退燒常識, 免得臨時束手無策。

一般而言, 每隔2~3小時可以為寶寶量一次體溫, 當寶寶體溫高於肛溫38.5℃(腋溫37.5℃)以上, 就可以用冰枕、退燒藥(塞劑、口服退燒藥)、泡溫水澡等來幫助降溫;使用藥物退燒, 原則上一次用一種為限, 如果不慎重使用過多退燒藥, 有可能使體溫下降過速, 造成四肢冰冷或發抖, 此時應改用毛毯保溫或熱水袋保暖。

另外, 寶寶發燒時, 不宜穿太多衣服, 可補充流質飲食, 如稀飯、牛奶、開水等。 3.輕微燙傷 寶寶的皮膚嬌嫩柔軟,

往往只要碰到攝氏60度以上的熱水, 短短的3秒鐘就可能造成三級燙傷。

初級燒傷不會起泡或是腫起來, 只會讓皮膚發紅、疼痛, 這時可以用抗組織胺軟膏塗抹, 或用食鹽水清洗寶寶的傷處便可。 由於小寶寶發生燙傷意外的場所最主要在浴室, 其次是餐桌, 所以在替寶寶洗澡時, 要養成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的習慣(關閉水龍頭時, 應先關熱水, 再關冷水);

放水時, 必須充分攪勻冷、熱水, 以避免水中有潛在的高熱點;將寶寶抱進浴缸時, 要先試試水溫(水溫應以攝氏30~32度為宜);寶寶如果還在澡盆內時, 就不要再開熱水;同時最好在熱水的水龍頭上加裝保護套, 避免寶寶碰觸燙傷;

在餐桌安全方面, 要注意不要將熱湯、熱菜放在桌子邊緣,

桌上不要鋪桌巾等易滑動的東西。 4.蚊蟲咬傷 孩子被蚊蟲叮咬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事, 而小baby容易皮膚紅腫, 是因為身體對蚊蟲不適應所致。 如果被叮咬得不嚴重, 可以用乾淨的布沾冷水, 或是塗抹止癢藥膏來減輕痛癢, 或是用小蘇打加點水敷在傷口上。

如果孩子被有刺的昆蟲咬傷, 而且刺還留在皮膚裡, 就必須小心的把刺取出, 而且注意不要壓擠, 以免更多的毒液跑到皮膚裡。 要減少寶寶被蟲咬, 必須注意家居清潔, 避免有任何積水, 讓蚊蟲有滋生的機會;如果寶寶是容易招惹蚊蟲的體質, 最好少帶他到郊區遊玩, 或在外出前先為寶寶塗上防蚊產品;

如果家住在郊區, 應吊蚊帳、安裝驅蚊器。

但寶寶若有器官敏感或哮喘症狀, 使用時要避免寶寶吸入而導致氣管不適。

為了避免臨時手忙腳亂, 有小孩的家庭一定要準備一個可以救急的保健箱, 裡面應有消毒藥水、退燒藥、凡士林、棉簽、創口貼等內外用藥。 保健箱應放在小朋友碰觸不到, 但又方便第一時間拿到的地方。

以下便是嬰幼兒專屬的保健箱基本配備內容: 1.消毒藥水 小寶寶使用的消毒藥水包括:碘、雙氧水與生理食鹽水, 主要的作用是清潔、消毒傷口、避免感染。 碘的殺菌效用廣, 而且沒有刺激性, 但是要注意不可與紅藥水同時使用;雙氧水的刺激性較強, 破皮面積大的時候, 最好不要使用。

2.凡士林、嬰兒油、紅毒素軟膏 凡士林、嬰兒油、紅毒素軟膏都有保護皮膚、避免乾燥的作用,

寶寶有尿布疹、濕疹、蟲咬、凍傷或是輕微破皮現象、小面積的輕度燙傷(尚未形成水泡), 都可以擦一點點這類的膏藥。 使用前要先清潔寶寶的皮膚, 然後塗抹一層便足夠(嬰幼兒原則上一天塗抹一次就夠了), 塗抹後儘量保持患部乾燥、通風, 不要再覆蓋任何紗布、貼布。

3.浣腸、軟便劑 小寶寶如果只是單純的便秘, 沒有其他病徵, 可以用浣腸或軟便劑來幫助排便。 但是如果用了一次還解不出大便, 就要去看醫生了。 嬰幼兒使用浣腸或軟便劑的用量需以體重為准, 大約每公斤體重可用3毫升。 4.退燒藥 退燒藥一般用水劑較溫和, 阿斯匹靈錠劑退燒效果也好。

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 如水痘或流感, 阿斯匹靈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 不宜使用;

塞劑效果快速,如果寶寶拒絕吃藥,就可以使用。此外,服用口服退燒藥兩小時後仍無效者,也可採用塞劑,塞劑每間隔6~8小時可使用一次,嬰幼兒的用量3/4顆,不過仍須視體重而略增減,使用時要先用凡士林或嬰兒油滋潤寶寶的肛門,然後將塞劑的尖端塞入寶寶肛門約一個指節的深度,壓著寶寶側躺兩分鐘,確認塞劑沒有滑出來才行。

另外,每次使用退燒藥,不論是否同一種,都應相隔4小時以上。 5.創口貼 創口貼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傷口,避免碰觸感染,如果寶寶拒絕創口貼,可以試試看市面上有卡通圖案的產品。使用的方法是徹底清潔傷口後,輕拍傷口四周,除去多餘的水漬,然後貼上創口貼,撫平泡起的部分即可,最好不要撕下來重貼。

6.透氣貼布 透氣貼布是用來固定繃帶、敷料及紗布用,為了避免小寶寶洗澡、洗手時弄濕傷口,使傷口更加迅速痊癒,有些透氣貼布還具有防水的功能,使用方法是徹底清潔傷口,然後將透氣膠膜對準傷口貼下,由中央向四周推平即可。

7.

8.小鉗子、小鑷子 小鉗子、小鑷子是用來夾取衛生材料,避免手部直接碰觸的工具。 9.消毒紗布 無藥性消毒紗布可用來清洗傷口及覆蓋傷口;粘性紗布用於分隔傷口及敷料,使傷口分泌物與敷料不會粘住,而造成換藥的疼痛。使用的方法是清洗消毒傷口後,將紗布折疊成比傷口大1公分見方的大小,覆蓋在上,以醫療膠帶固定即可。

10.冰枕 小朋友拉傷、扭傷肌肉或退燒時,要用冰袋或冰枕冰敷,但注意使用時間不可過長,如果準備的是冰袋,冰箱裡最好常備冰塊,在寶寶受傷或發燒的時候,可以隨時取用。

11.滴管或空針筒 寶寶如果不肯乖乖吃藥,可以使用滴管(也可以使用2.5毫升或5毫升空針筒),將藥水汲入管中,方便餵食。

12.拔毛器 寶寶的傷口上如果有木屑、花刺、蟲刺之類的異物,在用消毒水塗抹患部之後,可以用夾子或拔毛器(用或燒或酒精消毒過),拔出木屑,萬一還是無法剔除,可以試試看消毒過的縫衣針,挑開傷口附近的皮膚,慢慢將異物取出,注意這樣做之後,必須再將傷口消毒一次。

13.體溫計 目前最常用的體溫計有3種:1.腋溫計(傳統的水銀柱計)——測量時,將溫度計橫放在寶寶腋下皮膚(鐵皮部分在內),讓寶寶手臂夾緊約5~10分鐘;

2.肛溫計——先用凡士林塗抹溫度計,然後插入寶寶的肛門約2~5釐米(鐵皮部分在內),用手按住他的臀部,但是有直腸疾病寶寶或免疫不全者不可使用;3.

14.三角巾 三角巾的用途很廣,它可以折成環形,托住無法直接施壓的傷口,也可用來提高受傷的手臂。另外,身體其他大面積的傷口都可以用到它。使用時要用安全別針來固定,包紮不要太松或太緊,如果有破皮的傷口,應先覆蓋無菌的敷料,固定好之後,再包上三角巾。 15.小剪刀 剪刀的作用是解開紮帶及敷料,方便換藥。

不宜使用;

塞劑效果快速,如果寶寶拒絕吃藥,就可以使用。此外,服用口服退燒藥兩小時後仍無效者,也可採用塞劑,塞劑每間隔6~8小時可使用一次,嬰幼兒的用量3/4顆,不過仍須視體重而略增減,使用時要先用凡士林或嬰兒油滋潤寶寶的肛門,然後將塞劑的尖端塞入寶寶肛門約一個指節的深度,壓著寶寶側躺兩分鐘,確認塞劑沒有滑出來才行。

另外,每次使用退燒藥,不論是否同一種,都應相隔4小時以上。 5.創口貼 創口貼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傷口,避免碰觸感染,如果寶寶拒絕創口貼,可以試試看市面上有卡通圖案的產品。使用的方法是徹底清潔傷口後,輕拍傷口四周,除去多餘的水漬,然後貼上創口貼,撫平泡起的部分即可,最好不要撕下來重貼。

6.透氣貼布 透氣貼布是用來固定繃帶、敷料及紗布用,為了避免小寶寶洗澡、洗手時弄濕傷口,使傷口更加迅速痊癒,有些透氣貼布還具有防水的功能,使用方法是徹底清潔傷口,然後將透氣膠膜對準傷口貼下,由中央向四周推平即可。

7.

8.小鉗子、小鑷子 小鉗子、小鑷子是用來夾取衛生材料,避免手部直接碰觸的工具。 9.消毒紗布 無藥性消毒紗布可用來清洗傷口及覆蓋傷口;粘性紗布用於分隔傷口及敷料,使傷口分泌物與敷料不會粘住,而造成換藥的疼痛。使用的方法是清洗消毒傷口後,將紗布折疊成比傷口大1公分見方的大小,覆蓋在上,以醫療膠帶固定即可。

10.冰枕 小朋友拉傷、扭傷肌肉或退燒時,要用冰袋或冰枕冰敷,但注意使用時間不可過長,如果準備的是冰袋,冰箱裡最好常備冰塊,在寶寶受傷或發燒的時候,可以隨時取用。

11.滴管或空針筒 寶寶如果不肯乖乖吃藥,可以使用滴管(也可以使用2.5毫升或5毫升空針筒),將藥水汲入管中,方便餵食。

12.拔毛器 寶寶的傷口上如果有木屑、花刺、蟲刺之類的異物,在用消毒水塗抹患部之後,可以用夾子或拔毛器(用或燒或酒精消毒過),拔出木屑,萬一還是無法剔除,可以試試看消毒過的縫衣針,挑開傷口附近的皮膚,慢慢將異物取出,注意這樣做之後,必須再將傷口消毒一次。

13.體溫計 目前最常用的體溫計有3種:1.腋溫計(傳統的水銀柱計)——測量時,將溫度計橫放在寶寶腋下皮膚(鐵皮部分在內),讓寶寶手臂夾緊約5~10分鐘;

2.肛溫計——先用凡士林塗抹溫度計,然後插入寶寶的肛門約2~5釐米(鐵皮部分在內),用手按住他的臀部,但是有直腸疾病寶寶或免疫不全者不可使用;3.

14.三角巾 三角巾的用途很廣,它可以折成環形,托住無法直接施壓的傷口,也可用來提高受傷的手臂。另外,身體其他大面積的傷口都可以用到它。使用時要用安全別針來固定,包紮不要太松或太緊,如果有破皮的傷口,應先覆蓋無菌的敷料,固定好之後,再包上三角巾。 15.小剪刀 剪刀的作用是解開紮帶及敷料,方便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