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可在短時間內傷害基因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吸煙者吸入的香煙煙霧可在數分鐘內對人體基因造成傷害, 並提高吸煙者罹患癌症的風險。 這項新發現再次向吸煙者敲響警鐘。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斯蒂芬·赫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美國《毒物學化學研究》雜誌上報告說, 已有證據表明香煙中一類有害化合物多環芳烴具有致癌性, 而他們的研究重點關注多環芳烴對人體去氧核糖核酸(DNA)造成傷害的具體途徑。
多環芳烴是指含有一個苯環以上的芳香化合物, 是煤、石油、木材、煙草等有機物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揮發性產物。
研究人員在香煙中添加了一種多環芳烴標記物“菲”, 然後讓12名吸煙志願者吸食含有標記物“菲”的香煙, 並對他們體內的“菲”進行追蹤。 研究人員發現, 志願者吸入香煙煙霧後, 他們血液內的“菲”迅速轉化成一種可對DNA造成傷害的有毒物質。 這種有毒物質可引起基因突變從而引發癌症。 志願者在吸入香煙煙霧15~30分鐘時, 他們體內這種有毒物質的量就達到最大值, 其速度之快讓研究人員感到吃驚。 研究人員說, 這相當於向血液中直接注射這種有毒物質。
赫克特指出, 這項研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 它只分析了人體對吸入香煙煙霧中含有的多環芳烴的代謝過程, 而排除了環境污染和飲食等其他多環芳烴來源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