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中醫告訴你常見6種飲食誤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疾病是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所造成的, 但是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目前的飲食是否正確, 下面帶大家瞭解下常見的6種錯誤飲食習慣。

中醫告訴你常見6種飲食誤區

餐前先喝甜飲料

碳酸飲料不僅營養價值極低, 還會妨礙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相比之下, 純果汁、菜汁是不錯的選擇, 純優酪乳則對飲酒者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一些餐館自製水果汁、蔬菜汁等, 口味新鮮, 非常值得品嘗。

海鮮滿桌不嫌多

水產品儘管營養豐富, 口味鮮美, 卻是污染的“重災區”。 水產品的特性就是富集重金屬, 如果一桌當中海鮮和魚類菜肴比例過高, 總攝入量必然較大, 污染物質更有超標風險。 這不僅會加重身體的解毒負擔, 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中毒。

烹調油多調味重

許多人喜歡味道濃重的菜肴, 然而菜肴中總要有鹹有淡, 才不至於令味蕾過分疲憊。

此外, 濃味烹調往往會遮蓋食物原料的不新鮮氣味和較為低劣的質感, 因此餐館往往會熱情地鼓勵食客點這類菜肴。

只吃菜肴不吃糧

眼下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就是宴席上只吃菜、不吃飯, 直到酒足菜飽之後, 才想起要不要上主食的問題。 然而, 空腹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質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不僅於消化無益, 其中的蛋白質還會被浪費。 如果不喝酒, 餐前不妨上一碗米飯或粥。 這樣既能減少蛋白質的浪費, 還能減輕油膩食物傷胃的問題。

酥香小點代主食

目前, 大部分餐館酒樓都推出了各種花色主食, 替代米飯和麵條, 推薦給客人, 顯得豐富而時髦。 這些花色主食主要是各種酥香小點、油炸點心等,

其中油脂含量大大高於米飯麵條, 特別是酥點類和拋餅類, 油脂高達30%以上。 如果使用了植物奶油和起酥油, 還會帶來對心臟健康極為不利的“反式脂肪酸”。 用它們來替代傳統主食, 顯然很不明智。

餐後喝碗鹹味湯

都說“餐前喝湯, 越喝越靚”, 北方卻少見開胃湯水, 倒是餐間和餐後會送上有油有鹽的湯。 實際上, 飯後並不適合飲用大量濃湯。 因為菜肴已提供了極多的鹽分和油脂, 令身體不堪重負;如果再喝湯, 必然會增加鹽分和熱量, 對健康無益。 餐前喝點湯, 能減少食量, 對於減肥者有一定好處。 餐後或餐間更適合飲用雜糧豆類製成的粥。

中醫教你正確的飲食習慣

細嚼慢嚥

細嚼可使食物磨碎成小塊, 並與唾液充分混合,

以便吞咽。 同時, 嚼還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 為食物的進一步消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定時定量

吃飯有規律, 定時定量, 能使胃腸道有規律地蠕動和休息, 從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 使胃腸道的功能保持良好狀態, 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

少吃多餐

進食少, 血液中的糖濃度低, 身體分泌的胰島素就少, 膽固醇的水準就降低, 體內脂肪也會減少;但要注意, 不論吃多少餐, 總熱量不應超過一日三餐的總量。

飯前喝湯

我國居民用餐習慣一般都是先吃飯、後喝些菜湯。 西方人的用餐習慣是先喝點湯, 再吃飯(麵包等)。 這兩種不同的用餐習慣, 究竟哪一種科學、合理?從科學衛生的觀點看, 先喝點湯再吃飯比較好。

因為人在感覺饑餓時馬上吃飯對胃的刺激比較大, 日久, 容易發生胃病或消化不良。 如果吃飯前先喝點湯, 就好象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 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 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作好準備。 這樣, 就會減輕對空胃的刺激, 對胃的保護有一定好處。

節制飲食

節制飲食不僅能減輕胃腸負擔, 而且由於機體處於半饑餓狀態, 植物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受到一種良性刺激, 從而調動人體本身的調節功能, 內迴圈均衡穩定, 使免疫力增強, 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趨向于平衡, 有利於提高人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