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高考過後家長考生要調好心態

心理疲勞是健康大敵

考生的累多是“心累”。 精神疲勞最明顯的表現是睡眠品質差, 如失眠, 在噩夢中驚醒等。 當心理疲勞持續發展時, 會導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內分泌紊亂等。 要緩解心理疲勞, 可以通過各種富於強烈情緒體驗的活動來充實生活, 如看電影、讀書、聊天或參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體娛樂活動等。 開懷大笑也是一個立竿見影的方法, 能幫助人們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別把放鬆變成“放縱”

長期複習備考, 使考生們心理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確實需要放鬆一下。 但放鬆絕不是放縱。

高考後, 考生通常會選擇上網、旅遊、爬山、唱歌、聚會等方式釋放緊張情緒。 壓力的宣洩要緩慢進行, 最忌諱的就是從考前的極度緊張到考後的極度放鬆, 火山爆發式的壓力釋放易導致不良後果。

考生和父母都應該從心理上盡可能地放鬆, 將繃緊的“弦”重新調整, 以應對即將來臨的各種問題。 如果考生在考後很難恢復生活節律, 注意力不能集中, 也可找心理醫生諮詢, 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家長與孩子要多溝通

高考對考生來說是一次心理應激過程, 即使是心理素質好的考生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狀。 高考前與高考期間, 孩子們忙於學習, 家長和孩子較少交流。 此時, 父母有必要與子女多溝通,

家長或考生任何一方的情緒變化, 都可能導致無法預料的衝突。 別讓考生單獨面對壓力, 儘量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問題。 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裡, 孩子可能會有一些焦慮情緒, 家長這時不要明顯地流露出過分的關注和擔憂, 這樣容易使孩子的焦慮擴大化而變成壓力。 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 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並做出正確的引導, 陪伴孩子平安度過這段等待期。 一旦發現孩子情緒低落、煩躁等異常情緒出現, 家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及時疏導, 嚴重的話要及時去醫院實行心理干預幫助。

考生不要自尋煩惱

在等待放榜填志願的日子裡, 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做一些平時想做卻沒有機會做的事情。

還可以勤工儉學, 或開展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社會調查, 鍛煉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為進入高校做好多方面的準備。

落榜生不必妄自菲薄

每年高考後, 總有大批考生落榜。 落榜的考生能否正確對待“名落孫山”, 是對心理素質的一個考驗。 考生應學會全面看待事物, 客觀評價自己, 這是戰勝失敗、挫折的關鍵。

高考不是邁向成功唯一的路。 對於考試結果不盡如人意的考生, 很容易產生自責、愧疚的心理, 發展到極端會導致厭世。 其實, 對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 適度的挫敗感對於他們反省自己的不足是有益處的, 瞭解了自己的弱點以及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 會激發他們的進取心。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後,

要重新計畫自己的未來, 不要停留在過去的考試情景中。 不能因為一次失誤, 就放棄了其他許多條能證實自己實力的途徑。

事實上, 考生的心理問題與其所處的環境和父母有很大關係。 考生考試後更需要父母説明減輕壓力, 而不是責怪或漠視。 如果考試成績不如意, 選擇下一檔志願或是重考也並非不可。 父母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 要多給孩子鼓勵和支持, 告訴孩子這次不行, 下次還可以重來。 只要有目標、有勇氣面對現實, 就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