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慢性腎臟病是“老年病”?青少年也中招

每年做一次尿常規檢查很有必要。

●別以為慢性腎臟病是“老年病”, 在省醫腎透析中心, 老年患者只占六七成

●尿常規檢查可早期發現腎損傷,

還可結合相關的警示情況, 儘早發現“慢腎”, 建議所有人每年都做一次尿常規檢查

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教授

文/何雪華 通訊員郝黎、靳婷

錯誤地想當然會害死人——慢性腎臟病一向被視為“老年病”, 血肌酐升高才意味著腎損傷……這樣的誤區就連醫生也會踩。 最新一個特殊病例讓人唏噓不已——一名年僅27歲的外科醫生, 年年都體檢, 卻不驗尿, 結果慢性腎小球腎炎拖成腎功能損失2/3。

3月13日是第九個世界腎臟日, 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專家呼籲, 在18~70歲的人群中, 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已增至每10個人中有1個患病, 所有人都應該每年做一次尿常規檢查。

病例:

體檢不驗尿 醫生身陷腎損困境

27歲的小李是一家三甲醫院的外科醫生,

功力精進, 工作忙碌, 幾乎天天都要加班手術。 因為工作突出, 小李獲得了一次出國進修的機會。

意外卻席捲而來——出國前體檢報告顯示, 小李患有慢性腎小球腎炎, 進一步檢查發現, 他的腎臟功能竟已損失2/3, 腎小球都硬了, 是慢性腎臟病3~4期, 如果不做治療, 一年之內腎臟損傷將達3/4, 發展為尿毒癥。

“怎麼可能?!我年年都有體檢抽血, 血肌酐沒有異常。 ”小李不相信。 可他的慢性腎臟病的病程起碼已經歷了七八年進展, 腎內科專家細問才知道, 小李體檢從未驗過尿, 白白放過了從尿常規指標發現異常的機會。

經腎活檢, 明確腎臟病變情況後及時治療, 目前小李的血尿、蛋白尿基本轉陰, 血肌酐雖超標卻下降了,

明顯改善了腎功能。 可惜的是, 之前損失的腎功能無法恢復, 專家推測, 他的腎臟有可能在十年內就會無法承受機體的負荷, 屆時他不得不接受透析或腎移植。

剖析:

尿紅、白細胞異常才是腎損標誌

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教授介紹, 很多人有認識誤區, 比如“血肌酐升高才意味著腎損傷”, “事實上, 血常規檢查到的血肌酐升高, 體現的是腎損傷的程度;尿常規則可檢查到尿紅細胞、尿蛋白變化, 那才是腎臟有沒有受到損傷的最早標誌”。

在小李的病例裡, 靠血常規發現病情時, 血清肌酐已達240umol/L左右, 腎臟濾過功能已下降至慢性腎臟病3~4期, 尿液的表現已經是血尿、嚴重的蛋白尿了。

為什麼病情進展了七八年,

血常規的血肌酐還發現不了腎損傷?史偉解釋, 人體腎臟的代償功能很強, 如100萬個腎單位, 損壞了20%~40%, 僅靠剩下的60%~80%的腎單位, 仍可維持人體排毒功能、調整血壓功能、鈣磷代謝調節功能等正常代謝, 因此血液裡的血肌酐值顯示正常。 只有腎損傷到40%甚至一半以上, 血肌酐才可能有異常表現。

相對於血肌酐的“遲鈍反應”, 尿常規檢測的尿紅細胞、白細胞值可靠得多。

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病因是“慢性腎小球腎炎”, 也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說的“慢性腎炎”。 早期並沒有臨床症狀, 身體感受如常, 但即使是腎小球未腫脹, 腎臟再小的受損, 也會呈現在尿液裡, 即出現紅細胞、白細胞增多。 這時, 一次十幾元至幾十元的尿常規, 就足以發現異常。

因此專家呼籲, 所有人都應該每年做一次尿常規檢查, 一旦發現異常, 應及時找腎內專科醫生進一步查看。

提醒:

並非“老年病” 青少年也中招

慢性腎臟病是“老年病”?史偉認為, 造成這一錯誤認識的原因與發現該病的時間有關。

慢性腎小球腎炎在疾病早期, 可沒有任何症狀, 故又稱為“隱匿性腎炎”, 很多患者直到病程中晚期, 出現了臨床症狀, 如頭暈、頭痛、噁心、納差、乏力、活動後胸悶氣促等, 才意識到身體出毛病了, 這時部分患者已進入老年期。

這也可以用資料來證明——省醫腎透析中心可容納400名患者, 這些患者中, 六至七成是老年人, 也就是說, 近四成是青壯年或青少年。

史偉在臨床上遇到最心痛的情況, 就是很多十幾歲、二十幾歲的花季少年,

平時頭痛, 以為是學習壓力大, 喝點涼茶了事, 卻並未想到有慢性腎炎, 很多拖進了尿毒癥期, 年紀輕輕就開始做維持性透析治療。

據流行病學統計, 我國約有1.3億名慢性腎臟病患者, 18~70歲的成人發病率達10.8%, 即每10個成人裡就有1個身患“慢腎”, 40歲後發病率更高。

警示:

貧血頭痛食欲降

警惕“慢腎”

尿常規檢查可早期發現腎損傷, 還可結合相關的警示情況, 儘早發現“慢腎”。

隨著腎臟損傷, 人體的腎臟排毒功能、調節血壓的功能、調節鈣磷代謝的功能、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造血的功能都可能受損。 史偉說:“像食欲下降、貧血、頭痛、氣短心慌這些平時看起來沒什麼大礙的症狀, 其實都可能和腎功能下降、體內毒素積累有關, 甚至可能是尿毒癥的前兆。”

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等人群尤其要注意,高血壓容易導致腎動脈硬化,發生腎缺血,如果血壓控制不好,可能10年內就會出現高血壓良性小動脈腎硬化症;糖尿病患者則容易出現糖尿病腎病,尤其是II型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年做一次微量白蛋白檢查,更敏感而有效地查出腎臟病隱患。

飲食:

別太高蛋白

還要多喝水

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造成腎損傷,比如攝入鹽分過多、高蛋白飲食等。就算是正常人,攝入太多蛋白質,也會加重腎臟負擔;對於腎不好的人,吃太多高蛋白食物,只會“傷上加傷”。因此,要少吃雞蛋、魚肉、海鮮等,植物蛋白也應該少吃,市面上流行的蛋白粉也不應吃。

史偉建議,預防“慢腎”,平時要多喝水,因為廣東的腎結石發病率太高了,結石堵塞輸尿管,往往造成積液而損傷腎功能;同時,老廣們要少喝“老火靚湯”,這種湯“營養不多,嘌呤很多”,同樣會加重腎臟負擔,易患高尿酸血症。

而不良習慣之“憋尿”,則會增加膀胱壓力,上傳到腎臟,會短暫不產生尿液,代謝不暢而傷腎。 甚至可能是尿毒癥的前兆。”

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等人群尤其要注意,高血壓容易導致腎動脈硬化,發生腎缺血,如果血壓控制不好,可能10年內就會出現高血壓良性小動脈腎硬化症;糖尿病患者則容易出現糖尿病腎病,尤其是II型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年做一次微量白蛋白檢查,更敏感而有效地查出腎臟病隱患。

飲食:

別太高蛋白

還要多喝水

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造成腎損傷,比如攝入鹽分過多、高蛋白飲食等。就算是正常人,攝入太多蛋白質,也會加重腎臟負擔;對於腎不好的人,吃太多高蛋白食物,只會“傷上加傷”。因此,要少吃雞蛋、魚肉、海鮮等,植物蛋白也應該少吃,市面上流行的蛋白粉也不應吃。

史偉建議,預防“慢腎”,平時要多喝水,因為廣東的腎結石發病率太高了,結石堵塞輸尿管,往往造成積液而損傷腎功能;同時,老廣們要少喝“老火靚湯”,這種湯“營養不多,嘌呤很多”,同樣會加重腎臟負擔,易患高尿酸血症。

而不良習慣之“憋尿”,則會增加膀胱壓力,上傳到腎臟,會短暫不產生尿液,代謝不暢而傷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