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單親家庭的孩子易有哪些心理問題

孩子時期是他人生性格形成時期, 他們是不是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個階段至關重要, 我們都瞭解單親家庭的孩子由於缺少父親或者母親的愛,

容易造成心理上有缺陷, 所以對他們家長一定要多些關愛和守護, 孩子的內心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疏導很容易有以下幾種情況出現!

(一)自閉

家庭的破裂, 仿佛是"天降橫禍",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 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 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 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 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 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 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 孩子也懂得比較, 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 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 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 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 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 做事變得膽怯, 缺乏自信, 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而且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 不願與人接觸, 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 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 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 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 便自我封閉, 不願外出活動, 不願與人打交道, 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二)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裡, 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 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 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 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 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 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 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 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 一旦受到衝擊, 就會不知所措,

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 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 而現在是今非昔比, 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鬱和自卑的心理, 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 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裡, 於是拒絕快樂, 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 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 他們會過於在意, 甚至發生誤解, 長而久之, 他們將從人群之中脫離出來, 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 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 長此以往, 他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三)自責

自責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 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 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於自己不好,

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 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為強烈的自卑感, 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 悲觀失望。

由於對自己的評價偏低, 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 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 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 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 也往往因自歎無能而輕易放棄。 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後, 總認為是自己不好, 在別人笑自己的時候, 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四)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 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 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

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 因此, 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 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 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 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 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係, 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 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