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久了站起來就暈,我貧血了麼?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 每次蹲下身子一段時間, 尤其是蹲久了, 起來的時候就會覺得頭暈目眩、眼前一片黑, 甚至要暈倒。 這種情況, 不少人會誤以為是貧血的症狀, 隨意買些阿膠、大棗、血豆腐等補血。 其實, 這還真不是這樣, 而是體位變化導致的一過性低血壓狀態, 血壓太低導致腦供血不足, 才會出現上述不適症狀, 這和貧血完全是兩碼事。
圖片
什麼是體位元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大多數是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引起直立性小動脈收縮功能失調所致, 主要表現是突然變為直立體位時血壓偏低,
誰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呢?
最多見的是老年人和兒童, 尤其是老年人, 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可達15%, 75歲以上更可高達30%~50%。 老年人由於心血管系統逐漸硬化, 血管彈性變差,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尤其是長期高血壓的老年人頸動脈的壓力感受器敏感度下降, 當體位突然發生變化(尤其是服降壓藥以後), 在血壓突然下降的同時, 腦供血不全和心肌缺血的危險性也大大增加。 此外,
一旦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應如何治療和預防呢?
(1)應立即平臥, 保持腦供血的灌注, 避免跌倒、摔傷;
(2)測量血壓、脈搏以幫助診斷;
(3)完全恢復後, 可以測量不同體位的血壓和脈搏, 以便於明確診斷, 防止因暈厥給病人帶來不良影響;
(4)積極尋找病因以對因治療;
(5)避免飲食過飽或饑餓, 不飲酒;
(6)堅持適度體育鍛煉, 增強體質;
(7)保證充足睡眠, 避免勞累和長時間站立;
(8)對症狀明顯者, 可穿彈力長襪;
(9)長期臥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 在站立時動作宜緩慢,
哪些藥物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臨床常用的藥物中, 以下三類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1)降壓藥:以神經節阻斷藥(臨床已經基本不用)、利尿劑和α受體阻滯劑最常見, 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氫氯噻嗪、呋塞米等。
(2)血管擴張藥:如硝酸甘油、消心痛、單硝酸異山梨酯等, 尤其不能與偉哥(西地那非)合用, 合用可導致頑固性低血壓。
(3)鎮靜類藥:以肌肉或靜脈注射氯丙嗪後最多見, 因其有抗腎上腺素作用, 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還能使小靜脈擴張, 回心血量減少。
在應用上述藥物時, 尤其老年人, 應當提高警惕, 注意避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如果站起時天旋地轉, 怎麼辦?
有些人突然站起時表現為天旋地轉, 這就不是體位性低血壓了, 而是體位性眩暈。 常見引起體位元性眩暈的有一下集中情況:
(1)頸性眩暈:也稱椎動脈壓迫綜合征。 常由頸椎退行性變、頸肌和頸部軟組織病變、頸部腫瘤和顱底畸形等引起椎動脈受壓而發生缺血導致眩暈, 如椎動脈本身存在病變(如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和畸形等)更易發病。 也可由頸交感神經叢受到直接或間接刺激引起椎動脈痙攣或反射性內耳迴圈障礙而發病,
(2)發作性眩暈:是一常見的內耳機械性疾患, 占所有眩暈症的20%左右, 也是約半數耳源性眩暈症的原因, 常被誤診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性眩暈。
(3)耳源性眩暈:指前庭迷路感受異常引起的眩暈, 如梅尼埃綜合征、暈動病、迷路炎、迷路出血或中毒、前庭神經炎或損害、中耳感染等都可引起體位性眩暈。
(4)良性陣發性體位性眩暈:由於內耳一過性障礙導致, 一般來說會在幾周內自行消退,
來源:科普中國 編輯: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