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石蛇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hí Shé

【別名】蛇螺

【來源】

藥材基源:為蛇螺科動物覆瓦小蛇螺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rpulorbis imbricata(Dnuder)

採收和儲藏:退潮後於岩石上剝取, 曬乾。

【原形態】覆瓦小蛇螺, 貝殼呈管狀, 殼口圓形或卵圓形, 徑約10mm。 幼蟲於發生期, 具螺旋形貝殼, 自殼頂部通常以水準方位逐步向外盤卷, 狀如蛇臥, 全殼大部分固著在岩石上或其他物體上, 僅殼口部稍游離。 殼面粗糙, 具數條較粗的螺肋;粗肋間密佈3-5條細肋, 這些肋上都有不明顯的覆瓦狀鱗片。 生長紋粗糙。 殼表面灰黃色或褐色。 殼內面褐色, 有珍珠樣光澤。 卵產出後附于管壁上。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於中低潮帶的岩石上。 死體猶如化石。

資源分佈:我國分佈於東海、南海, 為浙江山以南沿海的習見種類。

【性味】味鹹;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 主癰腫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醋磨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