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寶貝斷奶計畫大作戰,“喂”愛進行到底!

媽媽的懷抱, 是最溫暖的港灣;媽媽的乳汁, 是最健康的營養。 但是, 隨著月齡的增加, 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在逐漸衰減, 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所需, 而是需要更多的營養素來助其成長, 寶寶的飲食也需要逐漸過渡到成人飲食, 當寶寶長到一定年齡, 斷奶就會提上日程。

育兒專家提醒媽媽:離開母乳的寶寶, 更要注重合理餵養和營養補充, 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寶寶生長發育滯後、疾病頻發, 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因此, 斷奶前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斷奶計畫, 斷奶後更要注重加強寶寶的營養補充和免疫力提升,

增強寶寶的身體抵抗力, 才能避免各種疾病的發生。

“喂”愛準備:做足功課輕鬆斷奶

正確的斷奶方法應該將嬰兒期以母乳為主的飲食逐步過渡到以糊、粥、飯為主, 以及添加各種輔助食品至接近成人飲食的過程。 斷奶不僅僅是食物品種、餵養方式的改變,

更重要的是斷奶會對寶寶的心理發育有重要影響。

①時間篇:正常發育的寶寶1歲左右就可以斷奶了, 如遇母乳少且寶寶不愛吃, 可提前斷奶。 一般選擇春、秋季節, 健康狀況良好時斷奶最佳。

②食物篇:如果寶寶對母乳依賴很強, 可逐漸斷奶。 從每天喂母乳6次, 先減少到每天5次。 等媽媽和寶寶都適應後, 逐漸減少直到完全斷掉。 開始斷奶時, 可每天喝些配方奶, 儘量鼓勵寶寶多喝牛奶;同時斷掉臨睡前和夜裡的奶。 另外, 斷奶前一定要做好輔食添加, 連續一周試著用勺子給寶寶喂果汁、湯等, 並讓寶寶嘗試吃不同的食物, 如果寶寶的臉頰和舌頭使下頜跟著運動起來, 且能順利地吃下, 就可逐漸實行斷奶。

寶寶的飲食應以碎、軟、爛為原則, 喂以營養豐富、細軟、易消化的食物。

③心理篇:當寶寶對母乳以外的食物味道感興趣的時候, 應該用適當的語言進行誘導和強化, 使他受到鼓勵和表揚而感到愉快, 還要增加其他家人與寶寶相處的時間, 讓他在心理上把斷奶當作一個自然過程。 傳統上“分離母子好斷奶”的做法並不可取, 這會使寶寶缺乏安全感, 特別是對母乳依賴較強的寶寶, 還可能產生強烈的焦慮情緒, 進而影響到寶寶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喂”愛計畫:定制科學銜接攻略

斷奶並不是停止一切代乳品, 而是戒斷母乳餵養, 以代乳品及其他食品來取代。 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讓寶寶適應, 以利於消化吸收、利用、代謝,

保證其日常生活及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 由於寶寶的消化機能尚未成熟, 因而容易引起代謝功能紊亂, 故斷乳後寶寶的營養與膳食, 要注意適應該時期的身體特點。

①進餐安排:斷奶後, 每日進食次數要控制在4-5餐左右, 分早、中、晚餐及午前點、午後點。 早餐要保證品質, 午餐宜清淡些。 例如早餐可食牛奶、雞蛋或肉包等;中餐可為爛飯、魚肉、青菜, 再加雞蛋蝦皮湯等;晚餐可進食瘦肉、碎菜面等;午前點、午後點可吃一些水果, 如香蕉、蘋果片、鴨梨片等。 每日菜譜儘量做到輪換更新, 注意葷素搭配, 避免每餐相同。 此外, 烹調技術及方法也會影響嬰幼兒的飲食習慣及食欲。

②營養食譜:寶寶斷奶後不能全部食用穀類食品, 也不能與成人同飯同菜。

主食應以稠粥、面類、穀類為主, 副食可包括魚、瘦肉、肝類、蛋類、蝦皮、豆製品及各種蔬菜等。 主糧為大米、麵粉, 每日約需100g, 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豆製品每日25g左右;雞蛋每日1個, 蒸、燉、煮、炒都可以;肉、魚每日50~75g, 隨著年齡逐漸增加;豆漿或牛乳, 每日500ml, 1歲後逐漸減少到250ml;蔬菜每天至少占50%, 一日總量為50-75g, 水果不可以代替蔬菜。

③營養素攝入:斷奶後, 由於飲食種類發生變化, 外加寶寶腸胃敏感嬌嫩, 消化機能尚未成熟, 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都很弱, 因而容易引起代謝功能紊亂。 如果吃了不新鮮或消化不了的食物, 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出現胃脹、嘔吐、腹瀉等症狀。 專家提醒家長, 很多寶寶的腸胃疾病是由缺乏營養素引起的, 如維生素A和鋅。

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 保證消化道粘膜抵禦病菌的能力。 此外, 維生素A和維生素D還有助於人體巨噬細胞、T細胞和抗體的產生, 增強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 醫學研究發現, 維生素A攝入不足可導致腹瀉發生率提高3倍, 而腹瀉的孩子又往往存在營養素大量丟失, 導致維生素A水準進一步下降, 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 醫生專家建議:斷奶以後每天1粒伊可新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認為寶寶的飲食豐富了而停服, 科學的補充應堅持到寶寶3歲, 為寶寶的消化道樹立一道堅實的屏障, 在面臨食品種類變換時擁有更好的身體抵抗力。

斷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媽媽需要讓寶寶接受“已經長大了”這一事實, 積極樂觀的去面對和感染寶寶,讓他平靜地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積極樂觀的去面對和感染寶寶,讓他平靜地度過這個特殊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