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跌打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拼音名】Tánɡ Lánɡ Diē Dǎ
【英文名】Stem of Climbing Pothos
【別名】石柑子、硬骨散、硬骨頭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螳螂跌打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hos scandens 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洗淨, 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螳螂跌打, 附生藤本, 長4-6m以上。 莖圓柱形, 直徑1.5-2mm, 具細條紋, 節間長2-2.5cm。 老枝節上常有氣生根, 花枝多披散。 葉柄楔形, 先端截平或微下凹, 長4-9cm, 寬1-2.3cm, 多少具耳, 脈多, 平行;葉片紙紙質, 表面綠色, 北面淡綠色, 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 先端漸尖, 基部鈍圓, 長4-8cm, 寬1-3cm, 有時在小枝下部退化為一長僅1-2mm的小尖頭;基出脈3對, 纖細, 國脈傾斜,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000m的山坡、平壩或河漫灘雨林及季雨林中多附生於樹幹或石崖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南部至東南部。
【化學成份】葉含蛋白質(proteins), 脂類(lipids), 澱粉(starch), 鞣質(tannin),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及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等。
【炮製】切碎曬乾。
【性味】味苦;辛;性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接骨;祛風濕。 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痹痛;腰腿痛
【用法用量】內服:浸酒, 15-30g。 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孕婦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