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使用多個社交 平臺與抑鬱扯上關係
社交媒體平臺像一張張柔韌又嚴密的網, 把現代人緊緊“套牢”。 我們抱怨它們讓人難以釋手, 浪費了我們太多時間, 同時又情不自禁地在一個又一個社交平臺之間輾轉流連, 醉心於各種帖子、點贊與評論之中。 這對我們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相比使用較少社交媒體平臺的人, 使用多個社交平臺的年輕人出現抑鬱或焦慮傾向的幾率更大, 但目前科學家尚未對二者之間的導向關係得出定論。
從2014年起,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對1787名19歲到32歲的美國人進行了問卷調查, 研究他們對包括臉書、推特和優兔等時下最受歡迎的11家社交媒體的使用習慣以及對他們產生的影響。
結果顯示, 在平衡了諸如種族、性別、婚戀狀況和收入等影響因素後, 受訪者中使用7到11個社交媒體平臺的人, 出現抑鬱症狀的幾率是僅用兩個以下平臺人的3.1倍。 這一研究成果將正式發表在2017年4月號的《電腦與人類行為》期刊上。
主持這項研究的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媒體、科技和衛生研究中心主任布萊恩·普裡馬克稱, 這項研究確認了使用多個社交平臺和抑鬱傾向之間的關聯, 可為心理醫生在會診時提供參考。
研究人員分析, 導致這種現象可能有三種原因:一是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間轉換這種多工動作本身就與認知困難和隨之而來的精神健康問題相關;二是各個平臺之間的潛在規則、文化認同和架設體系不同,
普裡馬克同時表示, 雖然使用多個社交平臺與抑鬱之間已被證明有關聯性, 但二者之間誰導向誰還無法定論。
普裡馬克說:“當然目前還不能得出結論, 究竟是具有抑鬱或焦慮症狀的人更傾向於使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舒緩情緒, 還是這種在多個平臺尋求展示的努力本身會引發抑鬱或焦慮,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 目前的研究都是很有價值的。 ”
該研究團隊的另一位成員、精神病學家塞薩爾·埃斯科瓦爾-比艾拉表示,
這樣的研究結果, 是否讓你突然意識到什麼?社交平臺本就是一種工具, 我們使用它們的初衷是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 與世界保持對話, 而使自己不至於孤立隔絕。 但有時社交平臺卻反過來成了我們的主人, 它們奴役著我們去發帖、去點贊、去評論, 以讓它們保持生命, 生生不息地滾動下去, 並將越來越多的個體捲入其中, 再難逃脫。 更可怕的是, 很多人同時被很多社交平臺所奴役。 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
說到此不禁想到, 如果未來有一種發明, 可以幫助人們適度使用社交媒體平臺, 避免沉溺其中, 倒不失為一種拯救眾生的發明。 只是在這種發明出現之前, 我們只能“好自為之”了。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