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禁忌

血小板偏高不能吃什麼

血小板是小塊的胞質, 它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的胞漿裡面解脫後掉落下來的。 在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的時候我們會發現, 血小板有一個基本的正常值, 如果檢測結果與這個正常值有出入, 那麼檢查人員就需要注意了, 需要清楚的知道是偏高還是偏低。 那血小板偏高不能吃什麼呢?

血小板輕度偏高的現象, 也不用過於擔心, 平時注意多喝水, 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可能是由於喝水少血液濃縮而出現這種現象。

血小板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解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 巨核細胞雖然在骨髓的造血細胞中為數最少, 僅占骨髓有核細胞總數的0.05%, 但其產生的血小板卻對機體的止血功能極為重要。 因血管創傷而失血時,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過程中的功能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創傷發生後, 血小板迅速黏附於創傷處,並聚集成團,形成較鬆軟的止血栓子;第二段主要是促進血凝並形成堅實的止血栓子。

直到1882年義大利醫師J.B.比佐澤羅發現它們在血管損傷後的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低等脊椎動物圓口綱有紡錘細胞起凝血作用,

魚綱開始有特定的血栓細胞。 兩栖、爬行和鳥綱動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細胞, 血栓細胞是有細胞核的梭形或橢圓形細胞, 功能與血小板相似。 無脊椎動物沒有專一的血栓細胞, 如軟體動物的變形細胞兼有防禦和創傷治癒作用。 甲殼動物只有一種血細胞, 兼有凝血作用。

血小板為圓盤形, 直徑1~4微米到7~8微米不等, 且個體差異很大(5~12立方微米)。 血小板因能運動和變形, 故用一般方法觀察時表現為多形態。 血小板結構複雜, 簡言之, 由外向內為3層結構, 即由外膜、單元膜及膜下微絲結構組成的週邊為第1層;第2層為凝膠層, 電鏡下見到與周圍平行的微絲及微管構造;第3層為微器官層, 有線粒體、緻密小體、殘核等結構。

血小板正常值:(100到300)×10^9個/L。

當血小板計數>400×10^9/L時即為血小板增多,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常見於骨髓增生性疾病, 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見於急慢性炎症, 缺鐵性貧血及癌症患者, 此類增多一般不超過500×10^9/L, 經治療後情況改善,

血小板數目會很快下降至正常水準。 脾切除術後血小板會有明顯升高, 常高於600×10^9/L, 隨後會緩慢下降到正常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