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散主治
牡蠣散是有牡蠣以及麻黃制作而成的, 這種藥物對于治療心悸心慌以及固表止汗是有幫助的, 而且出汗過多的時候, 服用牡蠣散是有助于致函的, 還可以減輕元氣受損的情況。 牡蠣散服用的時候, 一般是需要煲水飲用的, 但是要注意藥物的食用量, 這樣可以避免牡蠣散帶來的副作用。
牡蠣散的方歌方義
方歌:牡蠣散內用黃, 浮麥麻黃根最易, 自汗盜汗心液損, 固表斂汗見效奇。
方義:本方證多由氣虛衛外不固, 陰傷心陽不潛, 日久心氣亦耗所致。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在內, 陽之守也;陽在外, 陰之使也。 ”衛氣不固, 則表虛而陰液外泄, 故常自汗出;夜屬陰, 睡時衛陽入里, 肌表不固, 加之汗出過多, 心陰不足而陽不潛藏, 故汗出夜臥更甚;汗出過多, 不但心陰受損, 亦使心氣耗傷, 故心悸驚惕、短氣煩倦。 治宜斂陰止汗, 益氣固表。
方中煅牡蠣咸澀微寒, 斂陰潛陽,
牡蠣散的用法用量
組成:黃芪(去苗土)、麻黃根(洗)、牡蠣(米泔浸,
用法:上三味為粗散。 每服9g, 水一盞半, 小麥百余粒(30g), 同煎至八分, 去渣熱服, 日二服, 不拘時候。 現代用法:為粗散, 每服9g, 加小麥30g, 水煎溫服;亦作湯劑,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加小麥30g, 水煎溫服。
加減:若氣虛明顯者, 可加人參、白術以益氣;偏于陰虛者, 可加生地、白芍以養陰。 自汗應重用黃芪以固表, 盜汗可再加豆衣、糯稻根以止汗, 療效更佳。
牡蠣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上三味為粗散。 每服9g, 水一盞半, 小麥百余粒(30g), 同煎至八分, 去渣熱服, 日二服, 不拘時候。 現代用法:為粗散, 每服9g, 加小麥30g, 水煎溫服;亦作湯劑,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加小麥30g, 水煎溫服。
主治:體虛自汗、盜汗證。 常自汗出, 夜臥更甚, 心悸驚惕, 短氣煩倦, 舌淡紅, 脈細弱。
運用:本方為治體虛衛外不固, 又復心陽不潛所致自汗、盜汗的常用方。 臨床應用以汗出, 心悸, 短氣, 舌淡, 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牡蠣散的禁忌
若為陰虛火旺所致之盜汗, 或大汗淋漓不止屬于陽虛欲脫者, 不宜使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