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胸椎管狹窄症狀表現

胸椎管狹窄症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過, 胸椎管狹窄症這個疾病是胸椎管橫斷面減小引發的胸段脊髓壓迫綜合征, 患者中以男性居多, 且基本上為中年男性, 導致胸椎管狹窄症的病因主要有後天退行性變和發育性胸椎管狹窄。 下面小編就對胸椎管狹窄症的病因、症狀表現以及具體的治療方法進行介紹。

一、胸椎管狹窄症病因

該病為退變性疾病, 其病因主要來自發育性胸椎管狹窄和後天退行性變所致的綜合性因素。 積累性勞損, 代謝異常、炎症、家族性因素等也被認為是本病的發病原因之一。

二、胸椎管狹窄症狀表現

胸椎管狹窄症患者因病變節段高低、壓迫來自前方或(和)後方、單側或(和)雙側、是否合併頸、腰椎病變等不同情況而表現的臨床症狀和體征差異較大。

1、症狀

胸椎管狹窄症的發病年齡多在中年, 好發部位為下胸椎, 主要位於胸7-11節段, 但在上胸段, 甚至胸12段也可遇到。

本病發展緩慢, 起初多表現為下肢麻木、無力、發涼、僵硬及不靈活, 雙側下肢可同時發病, 也可一側下肢先出現症狀然後累及另一側下肢。 約半數患者有間歇性跛行, 行走一段距離後症狀加重, 需彎腰或蹲下休息片刻方能再走。

較重者存在站立及行走不穩, 需持雙拐或扶牆行走, 嚴重者胸腹部有束緊感或束帶感, 胸悶、腹脹, 如病變平面高而嚴重者有呼吸困難。 半數患者有腰背痛, 有的時間長達數年, 但僅有1/4的患者伴腿痛, 且疼痛多不嚴重, 大小便功能障礙出現較晚, 主要為解大小便無力, 尿失禁少見。 患者一旦發病多呈進行性加重, 緩解期少而短。 病情發展速度快慢不一, 快者數月即可發生截癱。

2、查體

患者呈痙攣步態, 行走緩慢, 脊柱多無畸形, 偶有輕度駝背、側彎, 下肢肌張力增高, 肌力減弱。 膝及踝陣攣反射亢進等。

三、治療

1、胸椎管狹窄症的基本治療原則

非手術治療一般無效, 手術是目前治療該病的惟一有效方法。 因此, 本病一經確診, 應儘快進行手術治療, 特別是對脊髓損害短期內呈進行性加重的患者, 更應在脊髓發生不可逆性損害之前進行手術。

2、治療胸椎管狹窄症的術式

本病常用的術式為胸椎後路全椎板切除減壓術, 可直接解除椎管後壁的壓迫。 減壓後脊髓輕度後移間接緩解前壁的壓迫,

減壓範圍可按需要向上下延長, 在直視下手術操作較方便和安全;對合併有旁側型椎間盤突出者可同時摘除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