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腦栓塞

概述
腦動脈栓塞後, 由其供應的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水腫和壞死。 如缺血梗塞區中伴有點狀出血時, 稱為出血性或紅色梗塞, 否則稱為缺血或白色梗塞。 梗塞後8小時腦組織灰白質界線不清, 梗塞區腦組織水腫, 隨後軟化和壞死, 約一月左右液化的腦組織被吸收, 並成膠質疤痕或空洞。 由於小栓子引起的腦血管痙攣, 大栓子形成的廣泛腦水腫、顱內壓增高, 甚至可形成腦疝。 此外炎性栓子還可引起局限性腦為或腦膿腫等。

病因
病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腦動脈栓塞, 臨床表現的輕重與栓子的大小、數量、部位、心功能狀況等因素有關。

如動脈粥樣硬化。

症狀
本病的臨床表現的輕重與栓子的大小、數量、部位、心功能狀況等因素有關。 發病急驟, 症狀多在數分鐘或短時間內達到高峰。 部分患者可有意識障礙, 較大栓塞或多發性栓塞時患者可迅速進入昏迷和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 局部神經缺失症狀取決於栓塞的動脈, 多為偏癱或單癱、偏身感覺缺失、偏盲及抽搐等。 主側半球病變時可出現失語、失用等。 多數可有原發病的症狀。

檢查
1、腦脊液除壓力增高外多正常, 但出血性梗塞或細菌性栓子引起腦部感染時腦脊液可含紅血球或呈炎性改變, 蛋白亦可增高。
2、腦血管造影檢查可明確栓塞部位、但陰性者不能排除本病。


3、CT檢查常有助於明確診斷, 同時還可發現腦水腫及有無腦室受壓、移位及腦疝形成等。
4、核磁共振。

治療
根據急驟發病、全腦和局限性腦損害徵象、檢查伴有原發病背景、腦脊液正常等特點常可確診。 少數病人借助于腦血管造影或頭顱CT、MRI檢查與其它腦血管病鑒別。
(一)、治療原發病, 防止再發生栓塞。 當有心衰時應及時引正心衰, 改善心功能, 氣栓時取頭低側臥位和高壓氧療法。 脂肪栓塞可緩慢靜注20%去氧膽酸鈉5~10ml, 1次/2h, 或緩慢靜滴5%酒精葡萄糖液250~500ml, 1次/d。 細菌性栓塞可選用抗有抗生素等治療。
(二)、其它治療:基本同腦血栓形成, 但輸液速度放慢, 防止心臟負荷過重引起或加重心衰。 脫水劑用量宜少, 以利尿劑為主。 也可使用頸交感神經封閉療法,

有助於解除由栓子刺激所致的反射性腦血管痙攣, 1次/d, 10天為一療程。
(三)、預後:與病人年齡、栓子部位、大小和數量以及心血管系統功能狀況有關。 輕者幾天後症狀減輕並逐漸恢復。 如起病後症狀繼續發展, 癱瘓加重和昏迷較深者預後不良, 多死於腦疝、心肺梗塞或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