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兔皮毛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Tù Pí Máo

【英文名】Hare skin or fur, Rabbit skin or fur

【別名】蒙古兔、家兔

【來源】

藥材基源:為兔科動物蒙東北兔、華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皮毛。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epus mandschuricus Radde2.Lepus sinensis Gray3.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Gmelin)4.Lepus tolai Pallas5.Lepus oiostolus Hodgson

採收和儲藏:將兔殺死, 取皮毛, 曬乾。

【性味】辛;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活血通利;斂瘡止帶。 主產後胞衣不下;小便不利;帶下;炙瘡不斂;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燒灰, 3-9g。 外用:適量, 燒灰塗敷。

【各家論述】

1.《唐本草》:皮毛合燒為灰, 酒服, 療難產, 產後衣不出, 及餘血搶心, 脹欲死者。

2.《本草拾遺》:毛燒灰, 主灸瘡不瘥。

3.《本草綱目》:毛灰治小便不利。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