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天熱血壓低也會"爆血管"

○夏天溫度高, 周身血管舒張, 血壓會有所降低

○夏天同時也存在多種誘發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患者切莫隨意停藥

○我國超過六成高血壓患者存在血糖代謝異常

連日來廣州持續的高溫天氣讓醫院不少科室人滿為患。 而高血壓門診卻出現了一種特殊現象:病人掛號問診的理由不是治病, 而是讓醫生給自己減藥。 今年66歲的老周就興沖沖地對醫生說:“我這幾天的血壓好像有點偏低, 試著停了一天藥, 血壓也能保持135/86毫米汞柱, 這藥量是不是能減一些呢?”

日前, 在一個關於高血壓防治的“媒體健康日”活動上,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陳魯原教授指出:夏天人們普遍出汗較多, 喝水又常常不及時, 容易導致血容量減少, 引起血壓下降。 但這並不意味著病人的血壓已經穩定, 千萬不要被假像“忽悠”而對血壓的監測麻痹大意, 否則很容易出現“爆血管”等心腦血管意外事件。

現象

氣溫增1℃, 收縮壓下降1.14毫米汞柱

酷暑難熬之際, 有些高血壓老病號會有相似的體會, 即血壓會有下降, 甚至少數輕度高血壓患者即使不吃藥, 血壓也能維持正常。 對此, 陳魯原指出, 確實有許多研究表明血壓變化具有明顯的季節特點, 通常表現為冬季高, 夏季低。 有人觀察到溫度每增加1℃, 收縮壓便下降 1.14毫米汞柱, 舒張壓下降0.56毫米汞柱。 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季節變化則更為明顯,

特別是早上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變化很大。

另外, 降壓藥的治療效果也會有季節差異。 “我們發現, 一些門診長期治療的病人血壓控制很穩定, 但入夏一段時間之後出現了血壓偏低的現象, 這種情況下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地調整藥物的劑量, 而不是擅自停藥。 ”陳魯原說。

原因

兩種原因導致血壓夏低冬高

為什麼夏天的血壓較冬天低呢?陳魯原認為, 首先是夏天出汗較多, 在不能及時和適當的補充水分時, 就有可能使血容量減少, 特別是應用利尿劑降壓的患者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其次, 夏天溫度高, 周身血管舒張, 導致血壓有所降低。 因此, 夏天根據血壓監測的情況適當地調整藥物劑量是合理的,

但這絕不代表高血壓病情有所緩解。 相反, 夏季是血壓最容易波動的時候之一, 如果放鬆警惕, 會釀成難以想像的惡果。 例如, 夏季晝長夜短, 人們睡眠品質下降, 再加上易煩躁, 植物神經和血管功能都會受到干擾, 而天熱多汗、血液黏稠、血流緩慢、血壓驟降, 也易致缺血性腦中風。

提醒

血壓波動, 須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因此, 陳魯原提醒, 高血壓患者入夏後, 首先生活上得加倍小心。 第一, 密切監測血壓變化, 如果發現晝夜血壓差值較大或波動不規律, 應去醫院接受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以瞭解血壓的波動規律, 並按醫生意見採取相應的措施。 第二, 空調溫度不可過低。 第三, 日常起居作息要有規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 第四, 不可過度貪冷飲, 否則易讓全身的小血管出現反射性收縮, 引起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痙攣, 造成心肌缺血。 第五, 宜多喝水, 但補水要注意“少量多次”, 避免一次攝入大量水分, 造成心臟、腎臟負擔過重。

最為重要的是, 即使血壓看起來控制得好, 患者也不要自行調整劑量或擅自停藥, 如需調整治療方案, 也要接受醫生的指導。

治療

用藥需兼顧降壓和改善血糖

而在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中, 陳魯原強調, 患者除了關注血壓, 還要關注血糖。

“高血壓治療中, 醫生通常有兩個出發點。 ”陳魯原說, 一是積極控制血壓, 二是關注高血壓患者的併發症, 對於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來講, 尤其應該警惕的是血糖問題。

糖耐量受損是指由正常血糖向糖尿病過渡的異常糖代謝狀態,

主要表現為餐後血糖升高。 目前認為, 幾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經歷糖耐量受損階段, 故又稱為糖尿病前期。 國內門診高血壓調查顯示, 有62.1%的高血壓患者合併糖尿病或是糖尿病前期, 即每三個患者裡面就有兩個存在糖代謝異常。 “我們如果將高血壓與糖代謝異常引起心血管病的風險各自定為1, 那麼, 高血壓合併糖代謝異常的危害性不是1+1等於2, 而是遠遠大於2, 甚至要大於4。 ”

高血壓伴糖代謝異常是危險的二重奏, 極大的增加患者未來發生腦中風、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的風險。 因此, 對於高血壓合伴糖代謝異常的患者而言, 降壓藥物的選擇需要兼顧降壓和改善血糖兩個因素,

做到雙管齊下, 既控制高血壓, 又預防糖尿病。

小貼士:

複方單片降壓藥可提高服藥依從性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超過一半的中國患者用單藥治療無法使血壓達標, 為了更好地控制血壓, 醫生常會開出兩種甚至更多降壓藥, 如果同時又服用其他藥物, 患者很容易漏服或是不能按時服藥, 使降壓療效大打折扣。

陳魯原介紹說, 我國大約70%的高血壓患者需要藥物聯合降壓, 而服藥的依從性為降壓達標的關鍵。 近年來, 市場上已不斷有新的單片複方降壓藥問世。 例如,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和鈣離子通道阻滯劑(CCB)是當前應用最廣的兩類降壓藥。 陳魯原告訴記者, 把這兩類藥物“二合為一”的單片複方製劑降壓藥, 能夠同時滿足強效降壓、預防糖尿病和服藥便捷三大需求。

能夠同時滿足強效降壓、預防糖尿病和服藥便捷三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