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叢生還致癌?治筷患,莫怠慢!
如今大家越來越關心食品安全和營養, 但是看了那麼多食物營養搭配和食品安全科普, 知道了怎麼吃和吃什麼, 你就真的安全了嗎?小心隱藏在身邊沉默的危險, 比如每天和你的食物親密接觸的——筷子。
餐桌筷子細菌叢生
作為我們的忠實餐桌助手, 每天都先接觸食物的筷子安全係數並沒有那麼高。 根據飲食行業餐具細菌的調查報告顯示, 餐飲行業筷子樣品中均有細菌生長, 每雙筷子菌落數平均為25610個, 最高可達30128個, 致病菌檢出率為5%。
那是不是用一次性的筷子就能解決問題了?根據一次性筷子的細菌污染調查顯示,
挑選、保養和清潔有技巧
如此充滿安全隱患的筷子一直隱藏在我們身邊?不要怪筷子, 因為可能是我們自己使用不當。 一項在商場的隨機調查顯示, 大部分人使用筷子並沒有明確的年限, 一般是用壞了才會買新的。 一雙筷子使用5-6年的, 大有人在, 而這樣的使用方式顯然是不安全的。 那麼, 我們該如何挑選、保養及清潔我們的筷子呢?
挑選:竹筷、木筷等天然材料的筷子無毒無害,
此外, 很多人認為“裸色”筷子衛生又環保。 事實上, 如果不塗上一層生漆, 筷子反而更易吸收水分、磨損開裂, 使食物殘渣殘留在縫隙中, 導致細菌滋生。 而塗上生漆, 如同給筷子上了一層“保護膜”, 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從而降低細菌滋生的風險。
保養:新買的筷子要先用自來水清洗乾淨, 再用洗潔精清洗, 最後用沸水煮半小時消毒。 竹筷子要仔細刮掉細刺, 如有異味, 可用醋泡半小時或用茶水煮半小時即可。
大家可能會發現, 普通的筷子, 使用3-6個月之後, 顏色就會變深。 其實這時的筷子本身的性質也在發生變化, 顏色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細菌的長期堆積。 所以, “筷”患還需快換, 大家的筷子最好半年一換。 也建議家庭中的筷子專人專用, 以免細菌在家人之間傳播。
清潔:很多人在家洗筷子時很“豪爽”, 在水龍頭下搓得嘩嘩響, 然後往筷子筒裡一插就算洗好了。 這樣搓洗的過程會給筷子留下深深淺淺的傷痕, 使筷子表面變得粗糙, 甚至開裂變形, 極易藏汙納垢, 成為大腸桿菌、幽門螺桿菌等有害菌的溫床。 如果筷子出現彎曲、變形, 看上去很潮濕或聞起來有明顯酸味, 都是受污染或過期的標誌, 不可繼續使用。
清洗筷子時, 首先要把筷子表面沖淨, 再用洗潔精仔細搓洗筷子, 洗完後瀝幹水漬才能放入筷子筒。 放置時, 最安全的方法是筷子偏小的那頭朝上, 這樣有利於水分蒸發, 不易發黴。 另外, 筷子筒要置於陰涼通風處, 最好每週清洗消毒一次。
“筷子致癌”是誇大其詞
筷子上的細菌種類繁多, 其中的確可能包括黃麴黴菌, 但是一些文章中就此說筷子會致癌, 就有些誇大其詞了。
首先, 癌症本來就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 有遺傳等內在因素, 有致癌物接觸等外在因素。 有的接觸可能要有10年甚至幾十年的作用, 癌變才會產生。 短短接觸黃麴黴菌幾個月, 就惶惶不可終日, 未必太小看自己的身體了。 而且, 比起戒掉筷子, 戒掉煙和不良生活習慣對抗癌似乎更靠譜。
其次, 黃麴黴菌本身並不會致癌, 真正有致癌作用的是黃麴黴毒素。 而讓黴菌產生毒素並沒有那麼容易, 第一, 這個菌要有產毒基因;第二, 要有適宜的環境, 溫度、濕度、酸鹼度一個都不能少;第三, 毒素不是從天而降, 需要有營養物質。 筷子上的營養跟花生和大米相比實在差得遠, 如果真的害怕黃麴黴毒素, 不盲目購買或自製“土榨油”才是正確的方式。 至於說筷子上的黃麴黴, 並不用太過擔心, 按照上面提到的挑選、保養和購買方式去操作就好了。
文/亢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