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的光棍數量
在被調查的全國28個省份的300多個行政村中,
平均每個行政村至少有9個“光棍”,
平均年齡達41.4歲。
近日,
記者從國內權威人口研究機構——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獲悉上述內容。
調查組分別對28個省份共計369個行政村展開調查, 被調查村落統計在冊的大齡未婚男性(調查中特指年齡在28周歲及以上、從未結過婚的男性)共3362人。
人口學專家分析, 經濟條件落後、出生性別比失衡是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專家預測, 2013年之後, 中國每年的男性過剩人口將在10%以上, 平均每年約有120萬男性在婚姻市場上找不到初婚對象。
“光棍”·數據:28省份每村平均9個男“光棍”
這個報告名為《百村性別失衡與社會穩定調查技術報告》。
該項調查分別在28個省份進行, 幾乎涵蓋了我國各個地區:包括西部的陝西、貴州、甘肅、四川等省份;中部的安徽、河南等省份,
調查組成員介紹, 調查中大部分行政村的“光棍”總數是不完全統計, 未包含個別較偏遠自然村的“光棍”數量, “平均每村有9個‘男光棍’”的統計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低估的。
但調查人員同時表示, 調查分佈已很廣泛和全面, 各省的被調查村莊不僅僅是代表單獨某個村莊, 大致能夠代表整個省份的某些特徵, 或者說是該省份的一個縮影。
專家稱, “百村調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東、中、西部的大齡未婚男性群體的總體特徵和區域差異。
要全面研究農村大齡未婚男性的分佈特徵、影響因素及其社會後果, 尚需利用覆蓋全國的大規模社會調查資料進行深入分析。
“光棍”·地區:西部數量多東部年齡大
調查結果顯示,
另外, “男光棍”發生率反映了每個行政村的大齡未婚男性聚集程度。
從大齡未婚男性平均聚集程度來看, 西部為3.21%, 明顯高於東部地區的2.26%, 表現的總體趨勢是“光棍”聚集程度由東至西逐漸遞增。
西部不僅“光棍”數量多, 而且大齡未婚者的平均年齡要小於東部, 從具體年齡來看, 西部的大齡未婚平均年齡39.65歲, 明顯小於東部的43.87歲和中部的42.61歲。
專家稱, 出現上述情況與東、中、西部在經濟、自然、人口、社會環境四方面的差異性有關。
西部地區相較於東部和中部, 無論是在地理位置還是經濟水準上都處於相對劣勢, 導致男性在婚姻市場擁有的資本也相對較少,
同時, 西部28歲—39歲未婚男性比率過高, 而60歲以上比率偏低, 導致了西部地區“光棍”整體年齡偏低。
“光棍”·原因:經濟貧困“無人敢嫁”
專家對“百村調查”的分析發現, 不能成婚的男性多集中在貧困地區, 這些人在教育程度、社會經濟地位等方面處於劣勢, 從而在婚姻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 與此同時, 因為經濟條件落後會導致女性外出務工或外嫁, 也不能成功吸引外地女孩嫁入。
這就導致很多貧困、落後、偏遠地區的男性過剩, 形成了一定的聚集趨勢, 拉大了東西部地區間的社會經濟差距, 並對社會穩定產生潛在威脅。
性別比失衡娶媳婦越來越難
專家坦言,
出生人口性別比是指活產男嬰數與活產女嬰數的比值, 通常用女嬰數量為100時所對應的男嬰數來表示。 正常情況下, 出生性別比是由生物學規律決定的, 保持在103—107之間, 就是說每出生100個女嬰, 對應的男嬰應該大致是103到107個之間。
據社科院出版的《當代中國社會結構》一書指出,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 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越來越大。 2005年全國1%人口抽查顯示, 出生性別比在130以上的省份有5個, 在120—130之間的省份有7個。 另外, 農村出生性別比明顯高於城市。
全國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 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等觀念依然存在。 另外, B超等胎兒性別鑒定技術的濫用及選擇性別終止妊娠的行為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直接原因。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預測, 如果當前我國出生性別比在120左右高位波動的趨勢得不到遏制, 2020年以後, 婚齡男性多於女性數字將大大超出3000萬, 可能有四五千萬婚齡男子難以找到妻子。
應對政策
◆改善大齡未婚男性及其家庭、“外地媳婦”的經濟條件, 促進大齡未婚男性及“外來媳婦”更好融入社區生活
◆加快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