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難消?幾招教你醒過神
眼下嶺南大地正是鳥語花香的晚春時節, 歷年多見的潮濕梅雨、回南天似乎還沒有太多光顧, 倒是倦懶思眠、困頓難消、精神不振的狀態困擾著不少人。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通訊員張燦城
嶺南氣候潮濕加重困倦
孫升雲介紹, 所謂春困其實是人的機體在季節變化的過程中出現的自然現象。 中醫認為, 人體和自然界是天人相應的, 應和著季節的變化, 人體也存在著春生、夏養、秋收、冬藏的節奏。
簡單地說, 氣溫上升, 活動增加, 人體內部能量消耗變大, 是導致困倦的內部原因, 情況不是很嚴重的話, 充分休息是一種緩解的辦法。
為什麼到了春天, 明明睡得足夠,
可以說, 一部分人的春困是自身肌體對氣候變化的正常反應;一部分則是在外部環境潮濕的情況下, 身體受到濕邪侵襲。
孫升雲說, 這時可以觀察自己的舌苔, 如果很白、厚、膩、髒, 說明人體已經被濕氣所困, 春困加重。 舌體胖大, 邊緣有齒印, 說明是人體脾虛, 脾的運化功能受損, 不能正常運化水濕, 更容易受濕氣所困。
對付濕氣從運動飲食入手
對付“濕氣”, 廣東人歷來辦法不少。 孫升雲介紹, 首先可以加強運動,
其次, 廣東人擅長煲湯, 冬瓜薏米、雞骨草煲水鴨等都是經典的祛濕湯水。 還可以酌量加入白扁豆、茯苓、淮山、赤小豆等藥材, 都有祛濕之用。
說到祛濕, 中醫養生往往要提健脾。 所謂肺氣宣發, 腎臟排水, 脾臟居於中焦運化。 健脾可以使用方劑“四君子湯”:黨參、茯苓、白術、甘草。 也可以選擇淮山藥, 尤其是新鮮淮山, 效果更好。 平時煮大米粥, 可以加入新鮮淮山、芡實、薏米, 也可以祛濕健脾。
嚴重的困倦可能會給駕車一族帶來危險。 這時, 可以用艾葉、白芷、藿香等芳香氣味的中藥材製作成小香包, 放置在車裡, 可以提神醒腦。 駕車前, 塗抹白花油、驅風油也能起到作用;另外,
春季養生記住這五點
春困是身體對四時季節更替的一種反應, 平時應注意從生活飲食起居各方面調養身心, 可以減輕這種不良反應的程度。 孫升雲介紹, 春季養生, 要順應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 尤其要注意保護陽氣, 著眼一個“生”字。
精神養生:春季養生要戒暴怒, 戒憂鬱, 保持心胸開闊, 樂觀豁達, 心情愉快。 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時候, 應該多踏青問柳, 登高賞花, 來陶冶性情, 使我們的精神神志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相適應。
起居調養:睡懶覺不利於陽氣升發, 春季應早睡早起, 進行鍛煉。
飲食調養:春季養陽, 宜進食辛甘發散之物, 不宜進食過酸, 酸味入肝收斂, 不利於陽氣升發和肝氣疏泄, 而且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功能。 所以說, 當春之時, 食味宜減酸增甘, 以養脾氣。 一般來說, 適宜進食的食物有:小麥、大棗、豆製品、香蔥、香菜等。
運動調養:冬藏春發, 春季要加強鍛煉, 到空氣清新之處, 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 形式不拘, 儘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 年老行動不便的, 也可在園林亭臺樓閣等虛敞半開放的空間憑欄遠眺。
防病保健:春回大地, 溫熱毒邪開始活動, 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 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紅熱等多在春季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