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全國愛鼻日”。
在人群中,
每5人就有1個鼻腔疾病患者(包括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竇炎和其他鼻腔病變等),
而且發病率還在逐年上升。
很多鼻炎患者都以為,
鼻炎等鼻腔疾病只會引起鼻塞、流涕、打噴嚏的鼻部症狀。
殊不知,
鼻腔疾病也會導致諸如慢性咳嗽、頭痛等鼻部之外的更為嚴重的症狀,
並容易漏診、誤診,
應引起警惕。
一起來認識“鼻源性頭痛”
賴先生近半年經常頭痛,
備受困擾,
他輾轉於內科、神經科等多個科室,
得到的診斷結果多種多樣,
如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頸椎增生等,
但用了不少藥都不見好,
只能頭痛厲害時吃點止痛藥。
最近,
他來到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經鼻竇CT檢查,
終於找到頭痛的“元兇”——鼻竇炎。
頭痛是臨床上較常見、原因較多的一種症狀,
引起頭痛的原因有很多,
排查起來也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很多人頭痛都是去內科就診,
其實頭痛的原因也可能是鼻子的問題所致。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田廣永解釋,
鼻腔分佈著豐富的感覺神經纖維,
同時,
鼻腔又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分佈,
因而鼻腔是人體較為敏感的一個部位。
鼻腔和鼻竇疾病常引起頭痛症狀,
也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頭痛原因。
像賴先生這種由鼻腔、鼻竇疾病引起的頭痛稱為“鼻源性頭痛”。
誘因以鼻竇急性炎症最為多見,
約占全部頭痛發病數的5%,
其他如急性與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等均可引起頭痛。
一旦遭受炎症的侵襲和鼻腔自身解剖結構發生腫大變異,
則容易造成鼻腔、鼻竇引流障礙、腫脹擠壓,
導致鄰近結構受累。
早期多表現為阻塞性頭痛,
如鼻竇開口長期阻塞,
或在膿液引流時空氣不能進入鼻竇,
造成竇腔裡的負壓狀態,
則會引起頭痛。
竇內真空時間過久,
黏膜血管擴張、滲出,
因炎症滲出積膿,
使竇腔壓力增高,
又會出現張力性頭痛。
另外,
鼻中隔偏曲,
鼻竇通氣引流不暢、骨棘壓迫中鼻甲或下鼻甲,
也會引起嚴重的反射性頭痛。
鼻源性頭痛有其特點與規律
鼻源性頭痛多發於春、冬兩季,
鼻源性頭痛一般都伴有鼻部症狀,
如鼻塞、膿涕等,
但也有少數病例僅表現為頭痛,
沒有明顯的鼻部症狀。
鼻竇炎發作引起的頭痛多在竇內膿性物排出後緩解。
另外,
鼻竇分成幾組,
不同區域的炎症,
引發的頭痛位置有所不同——額竇炎一般引起前額部疼痛,
且呈規律性發作,
即晨起後開始頭痛,
逐漸加重,
午後或黃昏時逐漸減輕,
夜晚完全消散;上頜竇炎之疼痛多為面頰部脹痛,
一般午後較重;篩竇炎會引起兩眼中間位置和鼻根部脹痛;蝶竇炎則引起頭頂或後腦勺的鈍痛,
一般為晨起輕、午後重;鼻中隔偏曲一般是引起一側頭痛。
田廣永主任提醒,
如果長期頭痛卻查不出病因時,
記得要到耳鼻喉科去看看鼻子,
說不定能解決困擾你多年的“疑難雜症”。
雖然引起頭痛的原因較複雜,
但鼻源性頭痛在臨床上診斷並不難,
只要到正規醫院的耳鼻喉科就診,
通過鼻內鏡檢查或鼻及鼻竇CT檢查,
大多可發現病變。
如果是急性炎症引起的頭痛可採用藥物治療,
若是慢性鼻竇炎,
通過藥物解決不了的,
可採取手術治療,
通過鼻內鏡手術、球囊擴張等都可以解決。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田廣永
文/ 胡菁 通訊員 陳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