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菖蒲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水菖蒲始載於《別錄》。
1.《本草經集注》雲:在下濕地, 大根者名昌陽。 真昌蒲, 葉有脊, 一如劍刃, 四月、五月亦作小厘花也。 2.《本草拾遺》稱:昌陽生水畔, 人亦呼為昌蒲, 與石上昌蒲有別, 根大而臭, 一名水昌蒲。 3.《本草圖經》雲:昌蒲, 春生青葉, 長一二尺許, 其葉中心有脊, 狀如劍, 無花實, 今以五月五日收之。 4《綱目》雲:生於池澤, 蒲葉肥根, 高二三尺者, 泥菖蒲, 白昌也。 以上所言與今用之
【拼音名】Shuǐ Chānɡ Pú
【別名】泥昌、水昌、水宿、莖蒲、白昌、溪蓀、蘭蓀、昌蒲、昌陽泥菖蒲、蒲劍、水八角草、家菖蒲、臭蒲、大葉菖蒲、土菖蒲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菖蒲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rus calamus L.
採收和儲藏:栽種2年後即可採收。 全年均可採收, 但以8-9月採挖者良。 挖取根莖後, 洗淨泥沙, 去除鬚根, 曬乾。
【原形態】菖蒲, 多年生草本。 根莖橫走, 稍扁, 分枝, 直徑5-10mm, 外皮黃褐色, 芳香, 肉質根多數, 長5-6cm, 具毛髮狀鬚根。 葉基生, 基部兩側膜質, 葉鞘寬4-5mm, 向上漸狹;葉片劍狀線形, 長90-150cm, 中部寬l-3cm, 基部寬, 對折, 中部以上漸狹, 草質, 綠色, 光亮, 中脈在兩面均明顯隆起, 側脈3-5對, 平行, 纖細, 大都伸延至葉尖。 花序柄三棱形, 長15-50cm;葉狀佛焰苞劍狀線形, 長30-40cm;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 狹錐狀圓柱形, 長4.5-8cm, 直徑6-12mm。 花黃綠色, 花被片長約2.5mm, 寬約lmm;花絲長約2.5mm, 寬約lmm;子房長圓柱形, 長約3mm, 粗1.25mm。 漿果長圓形, 紅色。 花期2-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600m以下的水邊、沼澤濕地或湖泊浮島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全國各地。
【性味】味辛;苦;性溫
【歸經】心;肝;胃經
【功能主治】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 主痰厥昏迷;中風;癲癇;驚悸健忘;耳鳴耳聾;食積腹痛;痢疾泄瀉;風濕疼痛;濕疹;疥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陰虛陽亢, 汗多、精滑者慎服。 《青島中草藥手冊》:陰血不足, 汗多, 遺精者忌用。 {集解}:1.《本草圖經》:水菖蒲, 生溪澗水澤中甚多, 葉亦相似, 但中心無脊, 采之於後輕虛多滓, 殊不及石菖蒲, 不堪入藥用, 但可搗末, 油調塗疥瘙。 今藥肆所貨, 多以兩種相雜, 尤難辨也。 2.《本草衍義》:菖蒲, 世又謂之蘭蓀, 生水次, 失水則枯, 根節密者氣味足。 3.《綱目》:此有二種:一種根大而肥白節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