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大腸有炎癥

人體內的腸子分為大腸, 小腸, 十二指腸, 盲腸等等, 不同的部位起著不同的作用, 當腸道被炎癥侵犯的時候, 患者會出現腹痛, 腹瀉以及大便干燥的現象, 一般吃的藥物都是用來治療腸炎的藥物, 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 很可能會引起胃部疾病, 那么大腸有炎癥該怎么辦呢?

1、腸道有炎癥怎么治療

1.1、藥物治療

慢性腸炎出現神經性嘔吐,可用維生素B610-20毫克,每日三次或100毫克加入50%葡萄糖40毫升靜脈注射。 嘔吐劇烈酌情給予冬眠靈、異丙嗪、嗎丁啉等。 抗膽堿能藥物可使平滑肌松弛,有解痙止痛作用;如顛茄制劑、阿托品、普魯本辛等。

1.2、一般治療

除非慢性腸炎患者一般情況很差,無需臥床休息,可參加適量的勞動和工作。 生活要有規律,經常參加適當的文娛活動。 飲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為主,避免刺激性飲食和濃烈的調味品。 慢性腸炎患者須住院治療,并逐漸培養正常飲食習慣。

腸道有炎癥怎么辦

2、腸道有炎癥怎么護理

2.1、休息

休息對病人康復有很大的好處,特別對活動期病人要強調充分休息,因為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可使病人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尤其睡前要精神放松,保證睡眠效果,必要時要服用鎮靜劑。

病人可在病情好轉后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一般應減免重體力活動。

2.2、飲食和營養

由于腹瀉便血,長期過少和吸收營養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鐵,葉酸缺乏或貧血,應給予適量補充。 一般可經口服或注射補充,運用益氣健脾、養血補腎中藥也可達增加體質和補充營養的目的,但不要濫補,要辯證用藥。 長期腹瀉者,要補充鈣及鎂,鋅等微量元素。

2.3、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更要注意藥后反應。 門診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現水電解質平衡紊亂,要及時住院治療,以便及時靜脈補水、氯化納和鉀鹽,糾正水和酸堿平衡紊亂。

2.4、注意肛門周圍皮膚的護理

保護肛門及其周圍和干燥,手紙要柔軟,擦拭動作宜輕柔,以減少機械性刺激。 便后用堿性肥皂與溫水沖洗肛門及周圍皮膚,減少酸性排泄物、消化酶與皮膚接觸從而減少局部的刺激和不適,必要時涂抗生素軟膏以保護皮膚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