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睫毛並非越長越好 黃金比例利才護眼

女人可能覺得睫毛越長越有魅力, 但科學家研究發現, 睫毛並非越長越好, 因為它有保護眼睛的功能, 若是長度符合黃金比例, 也就是眼睛寬度的1/3, 護眼效果最好。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指出, 睫毛進化的真正理由至今仍屬未知。 研究顯示, 那些沒睫毛的人, 眼睛感染風險高於平均水準, 顯示睫毛具有保護功能, 但真正功能為何或如何運作, 一直是個謎。

有人假設睫毛保護眼睛避開落塵, 也有人認為就像動物的觸鬚一樣, 睫毛會偵測外物, 讓眼睛在受到傷害前先眨眼。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華人學者胡立德(David Hu)博士與同事認為,

他們已經解開這個謎題。

他們認為, 睫毛並非直接保護眼睛, 而是改變眼睛周圍的氣流, 防止灰塵與其他的刺激物進入眼睛, 並讓水氣流出。

胡立德在《皇家學會介面期刊》(Journal of theRoyal Society Interface)發表的報告指出, 無論什麼哺乳類動物, 平均睫毛長度是眼睛寬度的1/3。

胡立德團隊建立一個小型的風洞以及有著人造睫毛的眼睛模型, 藉此研究通過睫毛與睫毛周圍的氣流, 瞭解如何影響模型眼睛角膜水氣蒸發的情況, 以及有多少微粒落在角膜表面, 然後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試圖找出原因。

大自然創造了最理想的睫毛長度, 保持角膜濕潤並避開灰塵。 藉由減少角膜上的氣流, 眼睫毛創造了緩慢流動的空氣的邊界層,

既能防止灰塵貫穿, 也保持眼睛濕潤, 不讓水氣被吹幹。

睫毛越長, 邊界層就越厚, 但太長的睫毛也像漏斗一樣, 會把流動的空氣導入眼睛, 瓦解保護層。

睫毛長度若為眼睛寬度的1/3, 能創造最厚的邊界層。 《經濟學人》結論說, 如果胡立德研究正確, 睫毛的主要功能就像防風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