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元病
概述
運動神經元病是以損害脊髓前角,
橋延腦顱神經運動核和錐體束為主的一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
臨床以上或(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癱瘓為主要表現,
其中以上、下運動神經元合併受損者為最常見。
病因
本病病因至今不明。
雖經許多研究,
提出過慢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異常、遺傳因素、重金屬中毒、營養代謝障礙以及環境等因素致病的假說,
但均未被證實。
症狀
一、下運動神經元型:
多於30歲左右發病。
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
可波及一側或雙側,
或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
顱神經損害常以舌肌最早受侵, 出現舌肌萎縮, 伴有顫動, 以後齶、咽、喉肌, 咀嚼肌等亦逐漸萎縮無力, 以致病人構音不清, 吞咽困難, 咀嚼無力等。 球麻痹可為首發症狀或繼肢體萎縮之後出現。
晚期全身肌肉均可萎縮, 以致臥床不起, 並因呼吸肌麻痹而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如病變主要累及脊髓前角者, 稱為進行性脊骨萎縮症, 又因其起病于成年,
二、上運動神經元型:
表現為肢體無力、發緊、動作不靈。 症狀先從雙下肢開始, 以後波及雙上肢, 且以下肢為重。 肢體力弱, 肌張力增高, 步履困難, 呈痙攣性剪刀步態, 腱反射亢進, 病理反射陽性。 若病變累及雙側皮質腦幹, 則出現假性球麻痹症狀, 表現發音清、吞咽障礙, 下頜反射亢進等。 本症臨床上較少見, 多在成年後起病, 一般進展甚為緩慢。
三、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型:
通常以手肌無力、萎縮為首發症狀, 一般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 隨病程發展出現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損害症狀,
檢查
1.腦脊液檢查基本正常。
2.肌電圖檢查可見自發電位,
神經傳導速度正常。
3.肌肉活檢可見神經源性肌萎縮。
4.頭、頸MRI可正常。
治療
病因不明,
目前尚無有效療法。
一、VitE和VitB族口服。
二、ATP 100mg,
肌注,
1/d;輔酶A100μ,
肌注,
1/d;胞二磷膽鹼250mg,
肌注,
1/d,
可間歇應用。
三、針對肌肉痙攣可用安定2.5~5.0mg,
口服,
2-3次/d;氯苯氨丁酸(Baclofen)50~100mg/d,
分次服。
四、可試用於治療本病的一些藥物,
如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干擾素,
卵磷脂,
睾酮,
半胱氨酸,
免疫抑制劑以及血漿交換療法等,
但它們的療效是否確實,
尚難評估。
五、患肢按摩,
被動活動。
六、吞咽困難者, 以鼻飼維持營養和水分的攝入。
七、呼吸肌麻痹者, 以呼吸機輔助呼吸。
八、防治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