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苦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

【拼音名】Kǔ Cǎo

【別名】苞殼菊(《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菊科植物金腰箭的全草。 全年可采。

【原形態】一年生直立草本, 高約1米, 2歧分枝, 禿淨或被疏毛.葉對生, 具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橢圓狀卵形, 長7~13釐米, 寬3~6釐米, 先端短尖, 基部下延, 邊緣有小齒, 主脈3條。 頭狀花序無柄或近無柄, 腋生或頂生, 圓柱狀, 長約1釐米;總苞數枚, 最外層葉狀, 內層幹膜質鱗片狀;緣花雌性, 舌狀, 黃色;中間兩性花管狀, 4齒裂。 雌花的瘦果扁平, 有2撕裂狀的翅;兩性花的瘦果圓柱形, 有小疣, 角頂有硬刺。 花期春季。

【生境分佈】生於曠地、溝邊。

分佈我國南部。

【功能主治】

①《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清熱解暑, 涼血散毒。 治癍痧大熱, 感冒發熱;外敷瘡瘍疔毒。

②《廣西藥植志》:治瘡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5錢,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