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運動過量易貧血
一位14歲的女中學生, 有一段時間經常感到腹部和頭部疼痛, 疲憊乏力。 據瞭解, 這位女中學生是一名長距離接力賽隊員。 為準備參加當地的運動會, 幾乎每天清晨和傍晚都參加長跑訓練。 近來由於體力不支造成耐力下降, 直接影響到了訓練成績。 醫生驗血後認為, 這名學生主要是因為缺鐵而造成貧血。 堅持每天服用含鐵片劑三個月後, 症狀才有所緩解。 但是一旦停止服藥, 又重新出現了貧血。 最後, 在放棄長跑訓練後, 症狀才完全消失。
醫生在門診中發現, 大多因為起立性眩暈, 睡醒後情緒低落,
人體內大約60%的鐵質, 含在紅血球中起運載氧氣作用的血紅蛋白中, 27%的鐵質儲藏在肝臟、脾臟和骨髓, 其餘包含在肌肉中起儲藏氧氣作用的肌紅蛋白中。 在青少年時期,
醫生介紹說, 當雙腳用力踩地時, 腳的血管會受到一定衝擊, 肌肉的急劇伸縮也會使紅血球與血管壁發生磨擦, 這時紅血球便會受損, 準備運動不充分和過量運動, 則會使肌肉消耗。 在這種情況下, 即使不發生貧血, 也會出現耐久力下降, 容易疲勞等情況。
據北海道大學對當地60名運動系學生所作的一項問卷凋查顯示, 伴隨著缺鐵症狀, 許多學生都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學習時注意力分散, 容易被勞, 學習成績下降, 骨折, 韌帶損傷等現象。
治療運動性貧血, 大多採用對症療法, 只要適當補充鐵質, 症狀便會得到改善, 如果被確認為缺鐵, 應適當減少運動量, 儘量避免對身體造成很大負擔的清晨訓練。 每次訓練時, 都要做好準備運動和整理運動, 為防止腳底受到過分衝擊, 可穿著質地輕軟的運動鞋。 在日常活動中, 應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 另外, 還應避免不恰當的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