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期的強迫症有什麼表現
典型的「強迫症」大致可分為兩部份:
(一)強迫思考(obession), 包括某一個想法、衝動、腦內的心像、腦內浮現的聲音或感覺等等;
(二)強迫行為(compulsion)重複某一行為、收集或收藏某些東西等等。 患者明明知道這樣的想法很不合理、很不舒服, 可是無法阻止這類思考的出現及盤據在腦海中, 直到強迫思考自動消失後才能松一口氣。
患者也明明知道重複某些行為是毫無意義而且會引人側目, 可是他就是無法不去做。 通常強迫行為與強迫思考的內容有關。 常見的強迫思考無奇不有, 比如怕髒、怕災難會降臨、怕想到不吉利的事,
兒童因為他們邏輯推理尚未臻成熟, 說故事的能力不及成人(不易清楚表達他們真正的感受、理由)而且發生症狀時, 他們也會為自己的改變覺得莫名奇妙與不安, 再加上「強迫症」的好發年齡大多是青少年階段, 容易令醫師及心理師掉以輕心而誤判為「精神分裂病」、「憂鬱症」、「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等, 或老師、家長的解釋為行為偏差或他們開始進入叛逆期。
「強迫症」在以往是用認知治療(cognitivetherapy)或行為治療(behaviortherapy), 成效不錯。 但遇上一些症狀較嚴重的個案, 就顯得束手無策。
醫師建議「強迫症」的患者若需服藥, 則得持續規則服用一年後視情況停藥或減藥。 有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長期服藥, 但只要生活品質過得好, 這種不方便的代價也就值得。 所以, 家長們若發現自己的孩子改變了, 而且重複某些想法或某些行為, 得趕快帶孩子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