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銀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Yín Zhū

【英文名】Artificial mercuric sulphide

【別名】靈砂、心紅、水華朱、猩紅、紫粉霜

【來源】

藥材基源:人工製成的赤色硫化汞。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生境分佈】主產廣州、武漢;安徽亦產。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為細粒或細粉狀。 紅色、朱紅色。 具較強光澤。 體重, 質細膩、滑潤、疏鬆, 手觸之染指。 吸濕易結塊。 無臭、無味。 以體重、色紅、鮮豔者為佳。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顆粒粗達0.001mm。 極高的正突起個體呈板柱狀, 橘紅至橘黃色, 半透明。 粒徑》0.01mm者, 顯多色性:Ng為紅色, Np為橘黃色。 具有一組中等和另一組不完全解理。 平行消光。 正延性。

【化學成份】主要為硫化汞(HgS)。

尚含微量鉛(Pb)、銅(Cu)、鈉(Na)、鐵(Fe)、鋁(Al)等雜質。

【鑒別】

(1)取本品置開口試管中灼燒, 產生黃色的SO2氣體, 能使硝酸汞試紙變黑。 (檢查硫鹽)(2)本品汞鹽的鑒別, 參見朱砂條。

(3)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 銀朱瑕朱砂相同。

【炮製】

1.《本草蒙筌》:銀朱亦汞燒就, 時俗又喚心紅, 染畫色最奇, 殺蟲虱亦驗。 研為藥衣, 傷害寧免。

2.《醫學入門》:銀朱, 內服亦須升過, 將朱搗碎, 以雄黃等分, 配入固濟罐中, 文火二住、武火一炷香久, 銀朱上升於燈盞, 雄黃下墜於罐底, 候冷, 取朱研用。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心;肺;胃經

【功能主治】攻毒;殺蟲;燥濕;祛痰。 主疥癬;濕瘡;癰疽;腫毒;潰瘍;結胸;小兒內釣

【用法用量】外用:研未調敷。 內服:研未用微量入丸、散。

【注意】本品有毒, 內服宜慎。 《本草經疏》:靈砂:凡胃虛嘔吐,

傷暑霍亂, 肺熱生痰, 病屬於虛, 非關驟發者, 鹹在所忌。

【附方】①治疽瘡發背:銀朱、白礬等分。 煎湯溫洗, 卻用桑柴火遠遠灸之, 日三次, (《救急方》)②治魚臍療瘡, 四面赤, 中央黑:銀朱, 水和丸, 每服一丸, 溫酒下, (《普濟方》走馬丹)③治日久頑瘡不收者:銀朱一錢、地下(陳)石灰五分, 松香五錢。 為末, 香油一兩, 化攤紙上貼之。 (《應急良方》)。 , ④治血風臁瘡, 生腳股上, 乃濕毒成風也:黃蠟一兩, 熔化, 入銀朱一兩, 攪攤紙上, 刺孔貼之。 (《簡便單方》)⑤治黃水濕瘡:銀朱、鹽梅。 和搗敷之。 (《集玄方》)⑥治年久楊梅頑瘡不愈:水華朱一錢, 枯礬、朱砂各一錢半。 , 為未, 用全蠍酒煎膏為丸, 分作六丸, 分三日服, 以羊肉、鮮魚湯等送下。 (《醫學人門》)⑦治揚梅瘡:銀朱、輕粉各一錢, 黃蠟、清油各一兩。 化開和收,

以油紙攤貼(《綱目》)⑧治火焰丹毒:銀朱, 調雞子清塗之。 (《怪症奇方》)⑨治癬瘡有蟲:銀朱、牛骨髓。 桐油調搽。 (《醫方摘要》)⑩治咽喉疼痛:銀朱、海螵蛸末等分。 吹之取涎。 (《急救方》)11.治湯火的傷:銀朱研細, 菜油調敷二次。 (《多能鄙事》)12.治陰陽二證結胸:明白礬一兩, 真銀朱半兩。 共研細未, 用熨斗盛少炭火坐小瓦盞上, 平抄礬、朱末一錢, 入盞中熔化, 急刮出, 就搓成丸。 每用一丸, 研細。 茶清調勻溫服, 或與薑汁少許同炒下。 (《活幼新書》鶴頂丹)13.治小兒內釣多啼:銀朱半錢, 乳香、煨蒜各一錢。 為末, 研九黍米大。 半歲五丸, 薄荷湯下。 (《全幼心鑒》)14.治正水, 大便利者:硫黃四兩(火煆過), 銀朱三兩。 研極細, 麵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米飲下。 (《普濟方》銀朱丹)15.治脾疼翻胃:靈砂一兩,
蚌粉一兩(二味同炒略變色, 研細), 丁香、胡椒各四十九粒。 上為末, 生薑自然汁煮半夏糊九, 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翻胃生薑湯吞, 虛入脾痛炒鹽湯下, 偎姜尤佳。 (《普濟方》粉靈砂)16.治冷氣乘心作痛:靈砂三分, 五靈脂二分。 研極細, 稀糕糊九, 麻子大。 每服二十丸, 食前石菖蒲、生薑湯下。 (《仁齋直指附遺方》靈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