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雖然懷孕晚期的孕婦胎像已經趨向于穩定, 但是這個時期也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所以懷孕晚期的孕婦也不能夠掉以輕心。 在懷孕晚期的時候, 孕婦也需要做好身體各方面的保健與護理, 這樣才能夠保證胎兒按時從媽媽的肚子里降生。 但是孕婦在懷孕晚期患上仰臥位低血壓綜合癥應該怎么辦呢?

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主要發生于妊娠晚期婦女, 偶見于腹腔巨大卵巢腫瘤患者, 一般認為主要與孕婦體位有關, 妊娠晚期子宮增大, 如取仰臥位, 增大的妊娠子宮可壓迫下腔靜脈, 使下腔及盆腔內靜脈回流受影響, 回心血量減少, 右心房壓下降、心搏出量隨之減少, 從而引起血壓下降出現休克的一系列表現。

剖宮產時使用麻醉藥機會多, 可因麻醉藥藥物影響血管收縮性而變得松弛起來, 靜脈血液淤滯造成血壓下降。 這種由于麻醉藥物引起的低血壓綜合癥發生較遲, 可在產后方出現, 呈現血壓下降, 靜脈減弱, 特別是在體位變動時最為明顯, 故而具有體位性低血壓特點。 另外, 剖宮產產婦在產時往往需要呈仰臥位狀態, 而這種狀態可因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而障礙回心血流,

使得回心血流不足, 心輸出量減少, 造成血壓下降, 故而稱之為仰臥位低血壓綜合癥。

臨床發現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癥等子宮異常增大的孕婦更易患本征, 也提示其發生與下腔靜脈受壓有關。 因此, 又有人稱其為下腔靜脈綜合征或體位性休克。

但并非所有孕婦都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有人認為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的發生還與精神、神經性因素以及神經叢受刺激有關。 根據我們觀察同為剖宮產術, 在局麻下施術者本癥發病率為2.04%, 而硬膜外麻醉下施術者則高達20%, 分析其原因, 發現硬膜外麻醉能阻斷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使麻醉平面以內的血管發生擴張, 血液淤滯, 從而減少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 成為發病率增高的原因, 也說明神經反射也能影響心臟功能和血壓變化。 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的癥狀表現為妊娠晚期孕婦取仰臥位數分鐘后, 部分人即出現休克癥狀。 表現頭暈、胸悶、惡心、嘔吐, 檢查可發現患者頻頻打哈欠、全身出冷汗、脈搏加快、血壓下降,
收縮壓下降4kPa(30mmHg)或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 隨血壓下降胎兒也受影響, 表現胎心率加快, 胎動增強, 繼而胎心率慢, 胎動減弱, 出現急性胎兒宮內窘迫表現。 如長時間仰臥位, 下腔靜脈受壓過久, 還能使下腔靜脈壓升高, 絨毛間腔內壓力也升高, 經動物實驗證明, 可因此引起胎盤早期剝離及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