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皮膚瘙癢多補水 洗澡不宜太頻繁
想要滋潤皮膚、緩解乾燥, 應少吃辛辣煎炸物, 洗衣少用各種添加劑, 洗澡不宜太頻繁
天氣轉涼, 空氣乾燥, 即為“外燥”;因天寒地凍, 萬物呈現封藏肅斂之勢, 更多的陽氣收斂於機體之內, 此時榮養於外的氣血相對缺乏而表現為濡潤不足, 即為“內燥”。
《黃帝內經·素問》說:“燥勝則幹。 ”燥性乾澀, 易傷津液;燥邪為乾澀之病邪, 侵犯人體, 最易損傷津液, 不能滋養我們的身體而出現各種乾燥枯澀的症狀, 如口鼻乾燥, 咽幹口渴, 皮膚乾澀, 甚至皸裂。
皮膚乾燥, 最常見的就是老年人。 因老年人生理機能有所退化, 可以滋潤皮膚的油脂減少,
皮膚乾燥最常見的部位是小腿脛前的皮膚, 即“皮包骨頭”的地方, 此處“多皮、多筋、多骨、少氣、少血”, 氣血運行要少一些, 故更易表現為皮膚有像碎瓷一樣的紋路, 還有很多脫屑, 感覺緊繃、乾燥、瘙癢, 如用手去抓, 就會出現抓痕血痂。
想要滋潤皮膚、緩解乾燥, 要在飲食、穿衣、沐浴等方面多加注意。
飲食應注意補充津液。 適量飲用白開水, 可為身體補充水分。 多吃水分多的水果、蔬菜。 體質偏熱者可選梨、葡萄、獼猴桃、甘蔗、番茄、蘿蔔, 體質偏寒者可選柿子、石榴、核桃、白果、蘋果、胡蘿蔔等。 可喝些以蜂蜜、百合、蓮子、藕、芝麻、木耳等清補之品所煮的百合粥、甜漿粥、牛乳粥。
穿衣應注意減少刺激。 內衣內褲最好選本色、柔軟、光滑、吸濕性好的純棉、絲織物。 有的染色化纖類織物雖然好看, 卻會對皮膚產生不良刺激, 容易引起瘙癢。 清潔衣物最好少用各種添加劑, 過度的添加成分會給皮膚增加負擔。
洗澡應注意浴後護膚。 洗澡不宜太頻繁, 冬天以3—5天洗1次為宜。 清洗次數過多會減少皮脂膜含量, 加劇皮膚乾燥。 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 浴水以35℃—40℃為佳, 時間不要過長, 10—20分鐘為宜。 在浴水中加點米湯、澱粉, 既可使皮膚滋潤, 又能減輕瘙癢症狀。 沐浴後, 可在瘙癢部位適當塗抹一些滋潤保濕的潤膚乳或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