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小果皂角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拼音名】Xiǎo Guǒ Zào Jiǎo

【英文名】fruit of Littlefruit Honeylocust

【別名】小皂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小果皂角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editsia australis Hemsl.[G.microcarpa Metcalf]

採收和儲藏:果實成熟後採摘, 曬乾或鮮用。

【性味】苦;寒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驅蟲;解毒消腫。 主癰疽腫毒;腸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研末, 1-3g;或入丸劑。 外用:適量, 煎湯洗;或燒存性研末敷;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刺, 果實有驅蛔蟲, 癰疽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