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膝關節手術后注意事項

其實不管是在運動過程中還是在行的過程中, 都有可能對膝關節造成損傷, 而在老年之后, 關于膝關節損傷的問題會逐漸顯現。 過于嚴重的膝關節損傷, 需要膝關節置換手術才能夠根本治療。 膝關節置換手術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因為膝關節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感, 可是在膝關節置換手術進行過后,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膝關節鏡手術后5大注意事項

1、傷口處理:

膝關節鏡手術的傷口僅僅是兩個或更多不到1cm的小切口, 手術后會有縫針或是美容膠布貼合。 出院后傷口需要保持清潔干燥, 每3天左右到正規的醫院或診所做一次消毒處理。 由于切口位于活動的關節處, 所以拆線時間一般延長到術后2周左右, 到醫院拆除縫線或取下美容膠布即可。 一般拆線后24-48小時之后, 就可以正常洗淋浴而不怕打濕傷口。 但不要以盆浴方式長時間浸泡剛拆線的傷口,

也不要用澡巾擦洗傷口或揭去傷口上的結痂, 應等待其自然掉落。

2、注意休息:

關節鏡術后的傷口和關節腔內的創面在術后一段時間處于炎癥水腫期, 所以過度的活動刺激是不利于傷口的愈合和水腫的消除。 在術后的2-3周內, 建議不要過多的行走、慢跑, 也不建議長時間站立或靜坐。 日常必須的走動是可以的, 休息時可以采取平臥位, 將患者用毛巾或枕頭墊高一些, 有利于膝關節的消腫。

3、注意觀察患肢遠端運動、感覺、血運情況:

術后為預防術后關節腔積血、積液和短期內關節腫脹, 傷口一般應放置無菌棉墊加壓包扎, 回病房后嚴密觀察足背動脈波動和末梢血液循環、皮溫、感覺運動情況, 及時去除被血液浸透而變硬的輔料, 防止因肢體腫脹使固定物過緊。 若發現肢端顏色發紫、皮溫低、麻木、腫脹疼痛, 說明包扎過緊, 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松解。

4、術后康復訓練:

膝關節損傷后在組織學上纖維化出現較早, 如不早期活動, 約4天左右的時間即可出現關節活動受限,

損傷關節固定, 2周即有可能致結締組織纖維融合, 使關節喪失功能。 早期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環, 增加肌肉力量, 恢復關節和肢體功能。 術后3~5天鼓勵患者扶拐下床活動, 但不鼓勵多走路, 以減輕疼痛和腫脹, 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 恢復正常關節活動為目的, 有計劃地指導患者采取主動鍛煉為主, 被動鍛煉為輔的原則, 逐漸增加鍛煉時間。

5、按時復診:

按照醫生出院時囑咐的時間定期復診。 手術醫生會根據術中情況和術后的恢復情況結合, 給患者提供一些建議, 幫助患者更好地康復。 必要時也會做一些檢查來判斷恢復情況。 如果術后有持續腫脹、疼痛, 并且不斷加重, 或者還是有交鎖、彈響等癥狀, 應及時到醫生處就診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