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睡眠可養生
有沒有最省事的養生方式?不吃不動, 閉上眼睛, 一覺醒來就能達到養生效果, 相信這對於怕麻煩的都市人非常吸引。 其實, 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過, 正確的睡眠方式與良好的睡眠狀態, 與養生關係密切。 中醫提倡“未病先防”與“上工治未病”, 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 主張“順四時而適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所處, 節陰陽而調剛柔”, 強調提高正氣與抗病能力為主的養生觀點。 所謂“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通過調節日常生活方式, 可以養生防病。 至於睡眠養生, 中醫自然也有獨到秘笈。
正確的睡眠方式與良好的睡眠狀態,
“眠食二者, 為養生之要務。 ”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 有“養陰培元”之效。 所以, 掌握睡眠養生要領, 便可踏上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中醫向來講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 人體不僅要維持體內迴圈和諧, 還要注意與自然界外部環境的和諧。 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副主任陳秀華指出, 隨著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變化, 人體必然與之相適應, 故有“四時養生”之說。 秋冬季節, 自然界的陽氣漸趨收斂、閉藏, 此時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 強調睡眠養生正當其時。
“秋季早臥早起, 冬季早臥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 具體睡眠時間, 建議每晚亥時(即9點-11點)休息, 爭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
關於睡覺的方位, 有不同的說法, 令人困惑。 有研究指出, 由於地球磁場的影響, 人睡覺時採取頭北腳南的方位, 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 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 而我國古代養生學家卻認為, 人的睡覺方向應該隨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變。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臥, 春夏向東, 秋冬向西。 ”這就是考慮到“應四時所旺之氣而臥”的緣故, 因中醫的五季與五方相應, 有春東、夏南、長夏中、秋西、冬北之說, 因此睡眠的方位也與當時節氣相應。
專家指出, 儘管這些理論都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