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ì Tánɡ Huā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繡線梅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illia thyrsiflora D.Don
採收和儲藏:7-8月花開時採摘,
曬乾。
【原形態】繡線梅,
灌木,
高達2m。
小枝細弱,
有棱色,
紅褐色,
微被柔毛或近于無毛;冬芽卵形,
先端稍鈍,
紅褐色,
有2-4枚外露的鱗片,
在花枝上葉腋間常2-3芽迭生。
單葉互生;葉柄長1-1.5cm,
微被毛或近于無毛;托葉卵狀披針形,
近花序葉片常呈卵狀披針形,
有稀疏鋸齒,
長約6mm,
兩面近于無毛;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
近花序葉片常呈卵狀披針形,
長6-8.5cm,
寬4-6cm,
先端長漸尖,
基部圓形或近心形,
通常基部3裂,
稀疏柔毛或近于無毛。
花兩性;頂生圓錐花序,
直下麵沿葉脈有稀疏柔毛或近于無毛。
花兩性;頂生圓錐花序,
直徑6-15.5cm;花梗長約3mm,
總花梗和花梗均微被柔毛;苞片小,
卵狀披針形,
內外被毛;花直徑約4mm;萼筒鐘狀,
長2-3cm,
萼片5,
三角形,
約與萼筒等長,
內外兩面微被短柔毛;花瓣 5,
倒卵形,
長約2mm,
白色;雄蕊10-15,
花絲短,
生於萼筒邊緣;子房無毛或在縫上微被毛。
蓇葖果長圓形,
宿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稀疏長腺毛;種子8-10,
卵形,
亮褐色,
長約1.5mm。
花期7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3000m的山地叢林中。
資源分佈:產于雲南西北部。
【性狀】性狀鑒別,
圓錐花序,
直徑6-15cm,
總花梗和花梗均被疏柔毛。
苞片小,
卵狀披針形,
兩面均被毛,
花直徑約4mm;萼筒鐘狀,
長2-3mm,
外被短柔毛。
萼片三角形,
先端尾湖,
與萼筒等長,
內外面被疏短柔毛。
花瓣倒卵形,
黃白色,
長2mm。
雄蕊10-15,
花絲短,
著生萼筒邊緣。
子房無毛或有少數柔毛。
氣微香,
味淡。
【功能主治】抗癆。
主肺癆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2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