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神經焦慮症應該怎麼治

焦慮症就是一種心理疾病, 一般都是患者會出現一些異常心理, 並非是像其他疾病那樣是身體某個部位出現了問題。 有的焦慮症時持續性的, 有的焦慮症則是陣發性的。 神經焦慮症也是焦慮症的一種, 症狀要比普通的焦慮症更嚴重一些。 那麼, 對於神經焦慮症患者來說, 怎麼治療最好呢?

焦慮症是由什麼引起的呢?它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呢?

到底焦慮症是由什麼引起的?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到現在為止我們還不能完全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 現有的研究顯示:

第一, 軀體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礙雖然不會是引起焦慮症的唯一原因, 但是, 在某些罕見的情況下, 病人的焦慮症狀可以由軀體因素而引發, 比如, 甲狀腺亢進、腎上腺腫瘤。 而且, 許多研究者試圖發現, 是不是焦慮症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 特別是某些神經遞質, 是引發焦慮症的罪魁禍首。

很多研究集中在兩個神經遞質上: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 很多研究發現病人處於焦慮狀態時, 他們大腦內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準急劇變化, 但是, 我們並不很清楚這些變化是焦慮症狀的原因還是結果。

第二, 認知過程, 或者是你的思維, 在焦慮症狀的形成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發現, 抑鬱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傾向於把模棱兩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釋成危機的先兆, 更傾向於認為壞事情會落到他們頭上, 更傾向於認為失敗在等待著他們, 更傾向於低估自己對消極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 我們發現, 在有應激事件發生的情況下, 更有可能出現焦慮症。

對焦慮症的起因, 不同學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見,

雖然這些意見並不一定是相互衝突的, 而是互補的。 下面我們介紹生物醫學研究者、認知行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學派的研究者各自對焦慮症的解釋。

焦慮症的治療方法

生物醫學研究者、認知行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學派的研究者從各自的理論出發, 為焦慮症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治療方法:

精神分析治療:因為精神分析學把焦慮症的起因歸結為壓抑的無意識衝突, 所以, 焦慮症的精神分析治療, 就是幫助患者領悟他們的內在心理衝突的根源。 具體請見:精神分析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的不同, 運用行為治療的醫生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來治療焦慮症。 如果患者的焦慮症狀與某些確定的情境有關,

那麼, 醫生通過運用“情境分析”, 一種行為治療技術, 來找出患者的焦慮症狀是由情境中的哪些關鍵因素造成的。 然後醫生運用“系統脫敏”的技術, 降低患者對這些特定因素的焦慮程度。 如果患者的焦慮症狀游離於任何特定情境也就是不與某種特定環境有特殊的關係, 那麼醫生就會運用“放鬆訓練”來降低病人的總體緊張水準。 另外, 由於焦慮症患者經常表現出無助感, 所以治療者會幫助患者通過學習有用的技巧(比如, 社交技術, 直言技術), 來提高患者面對各種情境的信心。 由於焦慮症患者特有的認知方式-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釋為威脅, 容易過高估計消極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認知治療常常被用來改變患者的認知方式。

藥物治療:抗焦慮藥物是最常用的治療焦慮症的方法。 但是抗焦慮藥物有很多副作用, 比如嗜睡、抑鬱。 長期服用甚至對某些內臟器官有損害。 而且抗焦慮藥物往往有成癮性。 抗焦慮藥物的最大問題是, 一旦患者停止服用, 幾乎可以肯定, 症狀會重新出現。 當病人是通過服藥來降低焦慮症狀, 他們就會(正確地)把自己症狀的好轉歸結為藥物的作用, 而不是他們自己的改變。 於是, 當他們停止服藥時, 當然會覺得情境是不可控制的, 於是會變得焦慮。

總而言之, 不論是哪一種焦慮症, 心理層面的治療都是非常關鍵的, 而且患者一定要學會自我治療的方法, 這樣才能保證自己更快速的治癒焦慮症。 必要的時候可以去找心理醫生來幫忙,

不要總是一個人呆在家裡胡思亂想, 多與他人交流接觸更有利於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