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你的寶寶是“兩面派”嗎(1)

寶寶有“兩面派”表現不必大為擔心, 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影響寶寶的心理發展。

幼稚園裡的“兩面派”

圓圓的媽媽對入園後變得“兩面派”的女兒不禁有些擔憂。 圓圓在幼稚園裡乖巧溫順, 回到家裡依舊是任性的“刁蠻公主”。 每天下午去接她回家時, 老師都誇她聽話、懂事、自己的事自己做, 還搶著幫老師做事, 可是回家後連洗手都不肯自己洗。 圓圓媽擔心地問: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做“兩面派”, 長大了怎麼辦?是不是這孩子很世故?又或者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對, 所以孩子一回家就不聽話了。

家園“兩面派”≠世故兩三歲的孩子在幼稚園表現得比在家裡好是正常現象,

並不是孩子會“看人下菜”的世故表現。 成年人在不同的環境裡、在不同的人面前都會表現出不同的一面, 何況是控制力、忍耐度有限的孩子。

小小年紀的孩子已經有榮辱感, 希望得到贊同。 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 知道在幼稚園裡要守規矩才能得到老師的表揚與喜愛, 才能得到代表榮譽的小紅花, 因此孩子會控制自己, 強迫自己按照老師的規矩辦事, 處處表現得符合老師要求的好孩子標準。

當寶寶回到家, 到了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 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無底線的, 他們沒必要再壓抑自己的本性, 甚至要通過一些“不聽話”的行為發洩與釋放, 於是表現得與在幼稚園截然相反,

這是孩子自身進行的一種減壓調適, 通過這種調適達到他們心理的平衡。

家內外的“兩面派”

森森在家是個說一不二的小霸王, 哭鬧撒潑是他的強項, 可是一跟生人接觸他就表現得像個溫順的綿羊寶寶, 被別的寶寶欺負後更像霜打的茄子, 一點在家時的“強悍”作風也無。 森森媽擔心長此以往, 森森會發展為雙重人格。

裡外“兩面派”≠“雙重人格”

孩子在家人與生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現只是因為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缺乏, 並不是雙重人格。

孩子出生以後, 在與別人交往的社會化過程中, 首先交往的是父母, 父母給到的安全感和對他犯錯的容忍度讓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 喜歡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表現得頑皮、不聽話,

這是自主性發展的表現。 但由於孩子的自主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所以在陌生的環境會顯得怕生、拘束、膽怯。

家長應該抓住孩子出生8 個月~ 3 歲之間這段發展自主性的關鍵期, 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嬰兒在6 個月大時就可以區分經常接觸的人和陌生人, 這時就可以鼓勵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 擴大他的社會生活圈。 等到孩子大一些, 便應該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養他的自主能力。

呵護你家的“兩面派”

寶寶有“兩面派”表現不必大為擔心, 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影響寶寶的心理發展。

拒絕溺愛在孩子的自主性發展過程中過度放縱, 會造成孩子任性、過度依賴, 在隔代教育中這一點表現得尤為突出。

由祖輩帶大的孩子往往為所欲為, 驕橫自私, 溺愛就是罪魁禍首。 別讓您的愛變成了孩子健康成長的負擔。

統一行為標準及時與幼稚園老師溝通, 瞭解孩子的情況和幼稚園的要求。 讓孩子明白, 在家可以有更多愛與自由, 但是行為標準還是一套。 父母可以借老師的嘴告訴孩子:“老師希望你在家裡跟在幼稚園一樣棒。 ”也可以在孩子有了好的表現後讓老師多多表揚。

拒絕包辦爸爸媽媽不要事事都替孩子做了, 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這對孩子而言, 既是遊戲, 又是學習。 父母不要過度心疼孩子, 或害怕讓孩子做事而惹出許多麻煩。 一定要信任孩子, 放開他們的手腳, 這樣才能鍛煉孩子的能力和自覺性。

多給他讚美當孩子有良好的表現,

父母不要吝嗇你們的讚美, 要給小寶寶充分的肯定, 滿足他的心理需求。 同時, 可以用尋求幫助、遊戲等形式引導孩子有良好的行為, 讓孩子體會到勞動、助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