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筆頭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Sōnɡ Bǐ Tóu
【別名】松樹蕊、松尖、松樹梢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雲南松、思茅松 、馬尾松等的嫩枝尖端。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inus tabulaeformis Carr.2.Pinus massoniana Lamb.3.Pinus densiflora Sied.et Zucc.4.Pinus yunnanensis Franch.5.Pinus thunbergii Parl.6.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 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
採收和儲藏:春季松樹嫩梢長出時采, 鮮用或曬乾。
【性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消腫, 清熱解毒。 主風濕痹痛;淋證;尿濁;跌打損傷;乳癰;動物咬傷;夜盲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30g;外用:搗敷。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行經絡, 止莖中痛, 止便濁。 治膏淋疼痛不可忍者, 磨水酒服之。 五淋俱可服。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活血鎮痛, 澀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