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後腫瘤
概述
腹膜後腫瘤主要來自腹膜後間隙的脂肪,
疏鬆結締組織、肌肉、筋膜、血管、神經、淋巴組織等,
並不包括原在腹膜後間隙的各器官(腎、胰、腎上腺及輸尿管等)的腫瘤。
病因
病因不清。
腹膜後腫瘤有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惡性腫瘤約占60-80%,
常見者有脂肪肉瘤,
纖維肉瘤,
神經纖維肉瘤及惡性淋巴瘤等;良性腫瘤中以纖維瘤,
畸胎瘤等為常見。
一般而言,
腹膜後腫瘤,
囊性者常為良性,
實質性者多為惡性。
症狀
1.腹部腫塊:腹膜後腫瘤部位深,
早期多無症狀,
當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
產生壓迫臟器及脹痛時始被發現腹部包塊。
2.壓迫症狀:胃腸道受壓時, 可有噁心嘔吐及飽脹感;直腸受壓時可有大便次數增多及肛門部脹感, 甚至大便變形及排便困難;泌尿系受壓常見症狀為:如尿頻、尿急、排尿困難或血尿, 輸尿管受壓可致腎盂積水, 血管受壓則下肢水腫。
3.疼痛:腹膜後腫瘤出現疼痛是由於包膜張力增大或壓迫侵犯刺激神經表現為腰背痛, 會陰部痛或下肢痛。
4.全身症狀:出現消瘦、乏力、食飲減退, 甚至出現惡病質。 少數有內分泌功能的腫瘤, 可出現相應的症狀。
檢查
1.腫塊深而固定,
胸膝位檢查時腫塊固定於後腹膜而無下垂移動感。
2.B超、CT或腹膜後充氣造影提示腫塊位於腹膜後。
治療
1.腹膜後腫瘤都應行剖腹探術,
2.惡性腫瘤無遠處轉移者, 應爭取根治性切除, 不能切除時, 根據活檢結果選擇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治療。
3.對症支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