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揭秘老人愛嘮叨的緣由 心理需求是關鍵

目錄

第一章:老人為何愛嘮叨?

第二章:老人愛嘮叨的原因

第三章:呵護老人的心理6大方法

第四章:老人有哪些心理需求呢

編者按:家有老人的兒女們總是被老人每天沒完沒了的嘮叨弄的困惑不堪, 那麼, 老人為什麼喜歡嘮叨呢?老人嘮叨也是心理孤獨的一種表現。 那麼 , 如何維護老人心理健康呢?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盤點老人養生之道, 揭秘老人健康秘笈。

老人為何愛嘮叨?

李先生來信說:他奶奶今年60多歲了, 在兒女的心目中, 她性格內向, 溫柔賢慧, 一向精明能幹, 平素言語不多。 可是最近一年多來,

奶奶卻變得特別愛嘮叨, 兒女回家看望她, 她總是沒完沒了地說個不停, 弄得兒女挺鬱悶的。 老人為何如此愛嘮叨?

大理州第二人民醫院陳福新主任醫師介紹, 在日常生活中, 老人愛嘮叨的確比較常見, 究其原因主要為:

(1)回歸心理。

老人對自己過去的坎坷經歷或心靈創傷耿耿於懷,

或常向他人滔滔不絕地訴說, 或默默沉湎於對往事的哀怨之中,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回歸心理”。 老年人產生“回歸心理”的原因, 主要是由於機體的逐漸衰老, 大腦的近期記憶能力減弱, 遠期記憶能力卻有所增強, 因而遇到不順心、不愉快的事情, 就“觸景生情”, 念叨往事。 另外, 一些老年人缺乏心理衛生知識, 自我疏導、自我解脫能力較差, 也極容易產生“回歸心理”。 老年人的“回歸心理”屬於一種不良的心理機制, 它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心理防衛。

子女獨立後, 許多事情往往自己做主, 不再聽命于父母, 本能的心理防衛功能會使老人堅持己見與習慣, 不贊成小輩的意見和看法時自然要嘮叨。

(3)過分關心。

有些老人覺得自己別無所求, 轉而把生活的希望寄託於下一代, 進而對下一代過分關心, 生怕子女發生什麼問題。

(4)孤獨心理。

心理學研究指出, 人的心理要獲得健康, 需要各種環境因素的豐富刺激。 如果缺乏這種刺激, 人就會變得呆板而神經過敏。 老年人從工作或勞動崗位退下來後, 就會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如某往事可能會和晚輩說上幾次甚至幾十次;或當晚輩下班回到家之後, 傾訴心中鬱積之言。 一旦晚輩不想聽, 老人本能的心理防衛功能會驅使他堅持己見,

越說越起勁。

(5)尋求平衡。

老年人由於大腦退化和機能障礙, 容易引起感知能力降低, 老年人感知能力降低後, 這種心理活動的回饋就失靈了, 只有通過話語的不斷重複來達到心理活動和客觀環境的平衡。 如看不清東西, 就自言自語地督促自己集中注意力;聽力減退,

自己說的話連自己也沒有聽到, 就會重複再說;記憶力減退更是老年人愛嘮叨的重要原因, 這主要表現在即刻記憶能力的障礙, 他們往往忘記自己剛剛說過的話, 從而只好重複同樣的話。

總之, 愛嘮叨是老年人心理、生理功能退化的表現。 作為晚輩, 應該寬容和理解, 多給予關心和尊重, 而不應該嫌棄、責備他們, 要努力創造溫馨的環境, 讓老人安享晚年。

老人愛嘮叨的原因

首先, 嘮叨是老年人排除孤獨感的一種手段。

心理學學家指出, 人的心理要獲得健康, 需要各種環境因素的豐富刺激。 如果缺乏這種刺激, 人就會變得呆板而神經過敏。 由於老年人從工作或者勞動崗位退下來後, 會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一些“不頂用”的事情上。譬如熱衷於回首往事,因而變得喋喋不休。晚輩下班回到家之後,老人就會盡情傾訴心中鬱積之言。子女獨立後不少事情不再聽命于父母,本能的心理防衛功能會使老人堅持己見與習慣,不贊成小輩的意見和看法。還有的老人覺得自己別無所求,而把生活的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轉而對下一代過分關心。

其次,達到心理活動和客觀環境的平衡。

老人需要通過話語的不斷反復,來達到心理活動和客觀環境的平衡。隨著老年人大腦的退化和機能障礙,明顯地引起感覺能力降低。老年人感知能力降低之後,這種心理活動的回饋就失靈了,如看不清東西,就自言自語地督促自己集中注意力努力張望;聽力減退,自己說的話連自己也沒有聽到,就會重複再說,力求使自己聽到;看到別人開口,自己卻聽不清,就會產生焦慮,再三催問。

記憶力減退,更是老年人反復嘮叨的重要原因。

這主要表現在短時記憶能力的障礙,老年人往往對眼前即事迅速遺忘,看文章,聽講話,必須重複幾遍才能搞清楚;自己剛剛講過的話,立刻又忘了,還以為自己根本沒講過,這樣勢必重複同樣的話語。

呵護老人的心理6大方法

1.豐富業餘生活老年人應當根據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把生活內容安排得充實些,如練書法、種花草、養禽鳥、讀書報、看影視劇等,這樣既可舒展心情,又能珍惜時光,使生活更有意義。

2.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學習不單純是為了學習新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使自己不感到寂寞。

3.保持樂觀情緒老年人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儘量做到心胸開闊,情緒樂觀,發揮自己在知識、經驗、技能、智力及特長上的優勢,尋找新的生活樂趣。

4.學會擺脫煩惱生活既豐富多彩,同時也充滿坎坷和煩惱,人生本來如此。大風大浪已經經過,不必為小事煩惱,更不要處於鬱悶狀態,要通過各種途徑把壞情緒及時釋放出來,保持一份好心情。

5.家庭和社會關心家庭和社會的關心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外部環境和必要條件,生病時需要照顧,不但給予物質上的關心,更重要的是給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

6.加強人際交流老年人要經常和好友聊天談心,交流思想感情,在集體活動和人際交往中汲取生活營養,使自己心情舒暢、生活愉快。

老人有哪些心理需求呢

一是自主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大都沉著穩重,老練大方,閱歷豐富,處世有方,因此幹什麼事都希望有自己的主張,這種心理上的自信和自主,是老年人的自主需要。

二是交往的心理需要。

多層次的交往是老年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老年人為排除生活中的寂寞感,喜歡在一起聊天;為了切磋某方面的技藝,也愛找有共同愛好的人交流;為了獲得更多的資訊,豐富自己的知識,老人們也需要廣交朋友。

三是恭敬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在從事養花、練書法、打門球、釣魚等一切活動並取得進步後,特別希望得到晚輩的肯定、鼓勵和恭敬,這樣就會增添老人對生活的情趣。

四是求助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由於身體衰老和健康狀況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產生求助的願望。如果老年人在有病的時候,晚輩若能自覺幫助他們完成日常生活無法獨立完成的活動,則會使老年人感到心情舒暢。另外,老年人對社會、對群體的依賴也是一種求助心理。

五是依存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對家庭有一種較強烈的依存心理。他們雖然物質生活比較豐富,但仍期望得到家庭成員越來越多的關心、愛護、尊敬和信任。家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關心、體貼老人,家政事務主動徵詢並尊重老人的意見,這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老年人喪偶或離婚後,為了避免孤獨,很希望找個能互相照顧的老伴,這需要社會和家庭成員的充分理解和積極支援。

總結:面對愛嘮叨的老人我們應該仔細的聆聽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神情。老人嘮叨是因為老人的心理需求,因此我們應該讓老人過的充實並開始,保持心理健康才是健康長壽的關鍵。(文章原載于《益壽文摘》,刊號:2012/01,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會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一些“不頂用”的事情上。譬如熱衷於回首往事,因而變得喋喋不休。晚輩下班回到家之後,老人就會盡情傾訴心中鬱積之言。子女獨立後不少事情不再聽命于父母,本能的心理防衛功能會使老人堅持己見與習慣,不贊成小輩的意見和看法。還有的老人覺得自己別無所求,而把生活的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轉而對下一代過分關心。

其次,達到心理活動和客觀環境的平衡。

老人需要通過話語的不斷反復,來達到心理活動和客觀環境的平衡。隨著老年人大腦的退化和機能障礙,明顯地引起感覺能力降低。老年人感知能力降低之後,這種心理活動的回饋就失靈了,如看不清東西,就自言自語地督促自己集中注意力努力張望;聽力減退,自己說的話連自己也沒有聽到,就會重複再說,力求使自己聽到;看到別人開口,自己卻聽不清,就會產生焦慮,再三催問。

記憶力減退,更是老年人反復嘮叨的重要原因。

這主要表現在短時記憶能力的障礙,老年人往往對眼前即事迅速遺忘,看文章,聽講話,必須重複幾遍才能搞清楚;自己剛剛講過的話,立刻又忘了,還以為自己根本沒講過,這樣勢必重複同樣的話語。

呵護老人的心理6大方法

1.豐富業餘生活老年人應當根據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把生活內容安排得充實些,如練書法、種花草、養禽鳥、讀書報、看影視劇等,這樣既可舒展心情,又能珍惜時光,使生活更有意義。

2.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學習不單純是為了學習新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使自己不感到寂寞。

3.保持樂觀情緒老年人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儘量做到心胸開闊,情緒樂觀,發揮自己在知識、經驗、技能、智力及特長上的優勢,尋找新的生活樂趣。

4.學會擺脫煩惱生活既豐富多彩,同時也充滿坎坷和煩惱,人生本來如此。大風大浪已經經過,不必為小事煩惱,更不要處於鬱悶狀態,要通過各種途徑把壞情緒及時釋放出來,保持一份好心情。

5.家庭和社會關心家庭和社會的關心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外部環境和必要條件,生病時需要照顧,不但給予物質上的關心,更重要的是給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

6.加強人際交流老年人要經常和好友聊天談心,交流思想感情,在集體活動和人際交往中汲取生活營養,使自己心情舒暢、生活愉快。

老人有哪些心理需求呢

一是自主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大都沉著穩重,老練大方,閱歷豐富,處世有方,因此幹什麼事都希望有自己的主張,這種心理上的自信和自主,是老年人的自主需要。

二是交往的心理需要。

多層次的交往是老年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老年人為排除生活中的寂寞感,喜歡在一起聊天;為了切磋某方面的技藝,也愛找有共同愛好的人交流;為了獲得更多的資訊,豐富自己的知識,老人們也需要廣交朋友。

三是恭敬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在從事養花、練書法、打門球、釣魚等一切活動並取得進步後,特別希望得到晚輩的肯定、鼓勵和恭敬,這樣就會增添老人對生活的情趣。

四是求助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由於身體衰老和健康狀況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產生求助的願望。如果老年人在有病的時候,晚輩若能自覺幫助他們完成日常生活無法獨立完成的活動,則會使老年人感到心情舒暢。另外,老年人對社會、對群體的依賴也是一種求助心理。

五是依存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對家庭有一種較強烈的依存心理。他們雖然物質生活比較豐富,但仍期望得到家庭成員越來越多的關心、愛護、尊敬和信任。家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關心、體貼老人,家政事務主動徵詢並尊重老人的意見,這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老年人喪偶或離婚後,為了避免孤獨,很希望找個能互相照顧的老伴,這需要社會和家庭成員的充分理解和積極支援。

總結:面對愛嘮叨的老人我們應該仔細的聆聽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神情。老人嘮叨是因為老人的心理需求,因此我們應該讓老人過的充實並開始,保持心理健康才是健康長壽的關鍵。(文章原載于《益壽文摘》,刊號:2012/01,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